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裾時云欲生。
婀娜搖曳的舞姿,令人不由拍手稱贊,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無疑是對舞者最崇高的贊譽。
在上個世紀初,一個豆蔻年華的亞洲小女孩,在法國巴黎的戲劇院里,憑借《希臘舞》《玫瑰與胡蝶》,得到台下觀眾滿堂喝彩。那一年,她僅13歲。她就是後來被譽為胡蝶舞后,慈禧的翻譯官——裕容齡。
這是一個傳奇女子,自學日本舞蹈,得慈禧太后賞識封郡主,卻愛上太監,
人生跌宕讓人唏噓。
1889年,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裕容齡降臨在一個貴族家庭。父親裕庚為太仆寺少卿。作為封建士大夫中較為開明的一位,裕容齡的父親熱衷于學習西方文化。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裕容齡,也為裕容齡後來的人生道路埋下伏筆。
1895年,腐朽的清政府破天荒的決定向自己的鄰居日本學習。因為日本的日益強大,讓昏睡已久的清政府隱隱感覺到一絲威脅。這一年,裕容齡的父親被慈禧太后任命為清廷駐日公使。于是,裕容齡的父母帶著6歲的她開始了在日本的生活。
初到日本,裕容齡對那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人們的服飾、飲食、居所等等,這一切,裕容齡前所未見。因為父親有公務在身,不能常伴其左右。
于是,裕容齡的父親便請了專門的老師來給她上課。
日本的文化與中國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巨大的差異。就是這些巨大的差異,讓裕容齡開始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一次偶然的機會,裕容齡接觸到日本藝妓的舞蹈。從那時起,一顆學習舞蹈的種子便開始在裕容齡的心中生根發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