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7月4日,紫禁城保和殿內,光緒帝心情復雜地望著眼前參加殿試的眾學子。大廈將傾,連他這個皇帝都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些人真的能救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嗎?在他一旁的慈禧太后亦在默默注視著。殿試卷宗呈到光緒面前,他一眼望去,只見其中一卷尤為出眾,便呈到慈禧面前。慈禧太后先是搖了搖頭,但當她看到其中一個名字時,眼前一亮,朱筆一勾,中國科舉史上最后一名狀元劉春霖就此誕生。
劉春霖,1872年出生于直隸省肅寧縣(今河北肅寧),自幼家貧,父母忙于生計,將他寄養在鄉下的伯父家。伯父是私塾先生,整日帶著劉春霖在身邊教誨,他生性聰慧,四五歲時便能認字讀書,八歲時已能品評實事,被鄉親們視為「天才」。劉父得知此事后,覺得不能埋沒兒子的才華,便將他送進了私塾。
劉春霖十分珍惜學習機會,成績優異,常常考第一名。私塾先生曾預言他有「狀元命」,雖然當時家人都認為是癡人說夢,但事實證明,先生的預言并非毫無根據。然而,劉春霖的考狀元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劉春霖帶著全家人的希冀去報名考試,卻發現自己沒有考試資格。原來他的父親曾擔任皂隸,母親是奴仆,他們一家屬于當時最卑賤的「下九流」,根據科舉制度規定,這類人家的孩子根本沒有資格參加考試。劉春霖十年寒窗,滿腹經綸,卻被這一制度所限制,他一度心灰意冷,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在父母四處托人幫助下,鄉紳為劉春霖做擔保,讓他進入保定蓮池書院學習。蓮池書院又被稱為「直隸書院」,是由清朝名臣李衛創建的,曾培養出多位名士。劉春霖在書院埋頭苦讀十年,終于迎來了1904年的科舉考試。
劉春霖在科舉考試中過關斬將,進入了殿試環節。殿試結束后,劉春霖焦灼地等待結果,終于等來了狀元喜報。他喜極而泣,卻不知自己原本只是殿試第二名,因慈禧太后不喜歡第一名朱汝珍的名字,才陰差陽錯成了狀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