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長坂一戰,劉備兵敗如山倒,關羽諸葛亮各帶著五百士兵前往江夏,諸葛亮還帶走了劉備的養子劉封,最后能留給張飛替劉備斷后的,只有二十幾個騎兵。
張飛就是有霸王項羽的武功,也很難擋住漫山遍野沖殺過來的曹軍。但是正史和小說都有記載和描述的奇怪一幕出現了:張飛橫矛立馬,曹營九員大將無一人上前,最后還被張飛的「獅吼功」嚇得落荒而逃。
在被張飛喝退、嚇住甚至嚇跑的曹營九將中,既有敢單挑呂布的夏侯惇,也有赤膊戰馬超并撅斷其槍桿的許褚,這些人被張飛一人喝退,看起來是那麼不可思議。率先逃跑的曹操,肯定也是十分憋氣卻無計可施:這九個家伙各懷心腹事,我拿他們也沒轍!
細看這不可思議的一幕,我們就會發現在這九員大將中,許褚的武功并不是最高的,他不敢跟張飛交手,可能只是明知不敵而怕死,跟他同樣怕死的,應該還有四個人,至于另外四個怕死的為什麼也不敢上前,那就很值得讀者諸君笑著探討一番了。
劉備如此安排,似乎有安排后事的意思:這一劫我要是渡不過去,關羽和諸葛亮就可以輔佐劉封,以江夏為根據地東山再起,或者逃往蒼梧去找吳巨,也算給劉家留下最后一線香火。
當陽長坂之戰,劉備是兵微將寡,最后只剩下張飛趙云糜芳三員武將,士兵也只有三千。曹操為了提升行軍速度,只派了五千騎兵追擊,實際是將多兵少,撒開來之后,留下了許多戰場空隙,要是數十萬大軍蜂擁蟻聚,趙云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救不出甘夫人和阿斗劉禪。
曹營諸將為了爭功,一個比一個跑得快,追趕趙云來到長坂橋前,一會兒就匯聚了九員大將:
「文聘引軍追趙云至長坂橋……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于橋上,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
在趕到長坂橋前,文聘跟魏延已經打過一架,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文聘只是殺光了魏延那少得可憐的親兵,并沒能拿下魏延,魏延也沒能將文聘殺掉,說明兩人的武功不相上下,跟張飛相比,還是差了一個檔次。
劉備于建安五年七月來到荊州,當陽長坂之戰發生于建安十三年九月,算起來文聘和張飛已經是認識八年的「老朋友」了,文聘知道自己不是張飛的對手,自然不會上前送死,而且作為荊州降將,他也不敢跟曹營諸將搶風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