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輩出,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在武廟十哲與七十二將中,三國人物也不少,諸葛亮、張遼、關羽、張飛、周瑜、陸遜、陸抗、鄧艾、杜預、羊祜,這些人或坐或站,享受了多年香火供奉,直到關羽改任武圣人,這種情況才有了些許改變。
關羽該不該取代姜子牙的武圣之位,讀者諸君自有明斷:即使武廟主祀者換成了關羽,也不會讓白起、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張良、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這些人在一旁侍立或侍坐。
武圣人的頭銜該給誰,那還是古代帝王該考慮的問題,咱們今天要聊的,是三國名將的綽號。
關羽的「美髯公」似乎不能算綽號,張飛自稱「燕人」也不是綽號,這個稱呼跟「常山趙子龍」一樣,都是自報家門,現在有人叫他們北京張飛、石家莊趙云、包頭呂布,也不知道對不對。
石家莊當然不等于常山真定,五原郡九原縣好像比包頭小很多,但是呂布綽號「三姓家奴」,這卻是在《三國演義》中經常看到的,但好像在所有三國名將中,只有張飛敢這麼叫——即使是傲氣沖天的關羽,見了呂布,也會尊稱一聲「呂將軍」。
張飛稱呂布為「三姓家奴」,呂布也不示弱,馬上也給張飛取了一個綽號:「環眼賊,你累次藐視我!」
「三姓家奴」和「環眼賊」這兩個綽號,僅限于張飛和呂布在罵戰時專用,除了張飛之外,呂布不屑罵別人,別人也不敢這麼罵呂布。
細看《三國演義》,我們就會發現張飛就是「三國平頭哥」,別人不敢惹的,他惹,別人不敢打的,他打。張飛不是正在打架,就是奔走在打架的路上。
張飛和呂布互相取外號,似乎也算頂級高手的惺惺相惜,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這兩個綽號還真有一點依據:呂布原本姓呂,跟張飛在虎牢關單挑的時候,已經有了丁原、董卓兩個義父,要是被義父收為養子,那他就是先姓呂、再姓丁,最后姓董。
雖然呂布是義子而非養子,但是張飛粗中有細,擅長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個綽號就是為了戳呂布的肺管子,讓他在暴怒之下亂了方寸和章法,戰斗力也會打一些折扣。
據說張飛寫字畫畫都有一套,他給呂布取的這個綽號比耳光還響亮,反觀呂布,取綽號的水平就差遠了——說張飛是「環眼賊」,只是寫實而已,大家知道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如巨雷勢若奔馬」,環眼有男子漢氣概,總比「吃個桃兒好涼涼」要順眼多了。
張飛的環眼是實至名歸,呂布一聽「三姓家奴」就光火,像這樣的綽號,我們至少還能找出五個,比如張飛的大哥劉備,經常被人稱為「大耳賊」、「大耳兒」,這就是一個「寫實綽號」,無論是在《三國志》中還是在《三國演義》里,劉備的耳朵都比較大,據說一轉頭就能看見自己耷拉在肩膀上的耳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