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曾經霸佔螢屏,有人追劇甚至追到半夜三更。用清末留下來的黑白照片還原歷史,就會發現歷史的原貌究竟咋樣,原來那輕飄飄的舊時光卻是如此的沉重。別把那些影視劇當正史,即便隔著一百多年,還是讓人無法釋懷,感慨萬千!
挑著剃頭家什的剃頭匠,工具是一應俱全。燒水的火爐,銅盆,還有一長條方凳。大清進關後,就實行「剃髮易服」,「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簡直就是一部血跡斑斑的剃頭史。男子背後的「鼠尾辮」到清末演化成了「牛尾辮」,剃頭匠從開始也就應運而生。
他們走街串巷,儘管剃頭很便宜,可還是有人理不起發,在清末老照片中常常見到蓬頭垢面的窮苦百姓!
一群孩子在聽留聲機,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心靈的衝擊有多大,甚至有孩童站在那裡呆若木雞,這在當時簡直就是天籟之音。清朝自國門打開後,西方的洋玩意陸續進入中國,照相機,西洋鐘,留聲機,腳踏車等等都讓人震撼。
簡陋煙舍裡的煙鬼,還沉浸在吸食的快感中,一副飄飄然的樣子。來的時候神情恍惚,走的時候精神煥發,可這一切都是表面上的。
大煙的危害世人皆知,可在清末如此氾濫,這與清廷的默許種植罌粟有關。原本價格昂貴的大煙到了清末,貧苦百姓都抽得起了,洋人稱我們為「東亞病夫」。
一位老宮女在曬棉被,只見她睡眼惺忪,應該又是熬了一個通宵。宮女在後宮中是一個悲情的存在,她們十三四歲選秀進宮,能夠服侍主子的並不多,更多人幹著沒日沒夜的活。執勤的時候,稍有不慎或者睡意就會被責罰。直到二十五歲才出宮自謀生計,能繼續留在宮裡的都是八面玲瓏,頗有心機的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