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清王朝時代的標志性產物——清東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來又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
清東陵
原本安靜的清東陵,因此變得熱鬧起來,來此旅游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
而在清東陵景區里,有著不少操著一口地道老北京腔調的人。
他們有的從小就生活在這里,長大后便依靠旅游景點生活;有的則是重返故鄉,前來緬懷先人。
他們從事著各行各業的工作,彼此大多互不相識,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清皇陵的守陵人。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即便是到了現代社會,依舊有一些「守陵人」堅守于此。
清朝已經滅亡了百余年,為何還有人甘愿做「守陵人」?他們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呢?
在中國古代的各代王朝之中,皇家貴族們的生活極其奢靡,對于死后之事同樣看重。
秉著死后永享華貴的念想,這些貴族們都會攜帶大量的金銀珠寶安葬,與他們的遺體一同長眠地下。
為了避免遺體及財富被盜墓賊所惦記,一般都會設立專門的人員世代守護于此,這些人就是守陵人。
作為中國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也不例外,設立了大批守陵人看護他們的皇陵。
清朝守陵人并不是隨意設立的,而是有著一套十分嚴苛的選擇標準。
守陵人分為三種來源:
滿清鑲黃旗、正黃旗、正白藍旗出身的子弟。因為這些人的祖先同樣埋葬于此,因此能夠確保其世代守護于此。朝廷親命的守護大臣。這種人由朝廷派遣,忠誠度和認真程度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內務府指派而出的守陵衛士。這些人均由內務府從滿洲關外抽調而來,專門負責守衛皇陵。
為了保證這些守陵人可以死心塌地地守衛皇陵,滿清為其專門制定了豐厚的待遇政策,使他們可以獲得極為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及政治地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