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生后,八國聯軍借機侵華。
8月14日,聯軍攻打北京城,慈禧與光緒帝攜王公大臣次晨倉皇西逃,自此紫禁城的城門大開。
次年,日本建筑史專家伊東忠太來到了北京考察故宮,而擔當攝影的小川一真,是一位留學美國學到珂羅版印刷術和干版制造法的攝影師。
兩強結合,仿佛是上天抽空在八國侵華這個時間檔口,專為故宮留下最真實的原貌場景,因為故宮的很多地方在此后的軍閥混戰,民國初建,戰爭洗禮以及社會變革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改變和破壞。圖:太和殿前的御路。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筑,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復制品。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
太和殿內金漆盤龍柱。小川一真在拍攝時,為顯示建筑構件的粗大,讓在場的中國人張開雙臂抱住龍柱以作參照。
而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明朝時為四川深山的楠木,清朝重修時為東北深山里的松木。
交泰殿交泰殿里皇帝的寶座,匾額「無為」
乾清宮里的皇帝寶座。乾清宮位于乾清門內,「乾」象征著「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