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魏國有個猛將,有勇有謀才智過人,卻因太受皇帝重用,遭人忌恨,被聯手除掉。
此人三番幾次破了諸葛亮的北伐大計,還讓魏國第一權臣司馬懿,也要忌憚他幾分,此人便是張郃。
231年春,諸葛亮發動第四次北伐,在祁山修建蜀軍營地,準備干票大的。
魏國因大司馬曹真病重不能出征,便改用司馬懿為三軍統帥,帶軍迎擊諸葛亮。司馬懿挑了張郃、郭淮等人屯兵長安。
就是在這時,司馬懿開始認真思考,如何借這次機會,把在朝中威脅他地位的張郃除去。
司馬懿一生最大的敵人,當屬智謀跟他不相上下的諸葛亮,在魏國,他是三朝元老加輔政大臣,權力之大可謂是一手遮天。
能遭他嫉妒,足以見得張郃的本事之大。
其實與三國早期的猛將比,張郃的實力根本不配提,但後來那些大將相繼離世,張郃的本事才顯現出來。
黃巾起義爆發時,張郃曾參與鎮壓,后歸屬袁紹,因擊敗公孫瓚立了功,升為中郎將,然后一直沒啥建樹。
直到官渡之戰,他實在打不過曹洪,只得投降曹操。也許是跟曹操八字相合,這一投降,他不溫不火的命運才得以改變。
曹操封張郃為偏將軍,讓他跟張遼、夏侯淵四處征戰。
但他打不過劉備的五虎上將,他曾與五虎上將每人都交過手,沒有拿到過好成績。所以,這批真正的猛將都死了之后,張郃的能力才被看見。
曹丕稱帝建魏之后,張郃升為左將軍,又跟隨曹真、夏侯尚出征。也許是戰場經驗積累夠了,張郃總算大器晚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