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看春晚已然變成一種可有可無的儀式感,唯有記憶中猶為熟悉的名字出現,才使得人心泛漣漪。
今年的春晚節目單,出現了一個矚目的名字。
姜育恒。
上一次在春晚看見他,還是在 30 年之前。
1991 年,他唱著《再回首》,在一年的最后一天,讓所有人與往事交杯換盞,然后放下。
那一晚,7 億中國人認識了他。
這首《再回首》,也成了無數重溫舊夢,感傷若此的金曲。
有人說,一個風格鮮明的歌手,也許一輩子就在唱同一首歌。
《再回首》《驛動的心》《梅花三弄》《跟往事干杯》...姜育恒的歌里,總有一種憂郁,不是感時花濺淚式的洶涌,只跟往日有關,在他的歌聲里,可以和解,可以向往,可以繼續擁抱。
這種「憂郁」,是姜育恒本身。
1.
姜育恒出生在韓國一個偏遠的小鎮,父母是山東榮成人,從小能說地道的榮成方言。
上小學時,姜育恒的家境就不是很好,父親沉迷賭博,不識字的媽媽抱著他,四處借學費。
在韓國上小學,當地的小孩讓他,從不屬于他的地方滾出去。
一切不安的因子,從童年時開始種下。
如果不是音樂,這也許又會變成一個用一生治愈童年的故事。
在中學期間,姜育恒有一次突發骨髓炎,休學在家,愛上了彈吉他。
那時候,他愛上了一個韓國姑娘,卻因為怕被議論而狠心分開。
經年之后,他把愧疚和當初的心動寫了一首歌,叫《最后一次等待》。
唱歌唱得小有名氣,有人送了他一個綽號,叫「吉他姜「。
本以為會在這個城市,唱完一輩子的歌,但在 18 歲那年,最愛他的媽媽,終于離開了他。
走之前,姜育恒的媽媽對他說,不論是成為人物,或者梟雄,要記得善良哦。
很多年之后,2004 年,姜育恒在工體開演唱會,把一首《燭光里的媽媽》,送給了未盡的孝心,和遺憾。
2.
媽媽離開,對這片土地再無牽掛。
姜育恒開始外出打工補貼家用,他在地下通道賣過鞋油,賣過雨傘,也曾流浪日本,靠做面打零工掙錢。
24 歲那年,他去台灣投奔姐姐,在一家夜總會里找到了工作。一開始,他只是在駐唱歌手身后當一名貝斯手,時間久了,才華逐漸展露。
也是在那里,他贏得了第一份唱片合約。
那時候,他在慕名而來的唱片公司高層面前,翻唱了《戀曲 1980》,唱完,直接被邀請簽約。
回首年少時七零八落的桌椅,上課前偷偷摁滅的煙頭,那些做「大哥」的生涯,這一切都像一場夢一樣。
姜育恒用「憂郁王子」的形象出道,俘獲了大江南北的心。
1984 年,他發行了第一首歌《愛妳》,海浪層層,而他的眼底一片憂傷。
新地方的人不知道他曾經遭遇過什麼,直到下一首歌,梁弘志給他寫詞,兩個人用一頓飯交心,成就了那首《驛動的心》。
少年不知惜時光,而立方知事艱,人生的苦甜交響曲,和那一點執念,都被他唱進了歌里。
1989 年,姜育恒又翻唱了蘇芮的那首《再回首》,迎來了事業的巔峰,之后,他在內地連開了 6 場演唱會。
那一年,央視播出紀錄片《潮,來自台灣的歌聲》,其中有王杰,有姜育恒...
這首翻唱的歌,包容了一切人世間復雜的情感,而經由跌宕歷練的姜育恒演唱,不見幾多愁苦,只留那釋然余味。
姜育恒曾經回到山東榮成尋親,可惜第一次回去的時候并沒有聯系上,後來在聯系到了表哥,找到了自己的故土。
終于等到能面向長城時,曾經的少年站在長城上,感受震撼,也流下熱淚。
姜育恒把人生,都編進了歌里。
後來有人說,「聽姜育恒的歌,能一瞬間感知人生真諦」。
之前姜育恒登上一檔綜藝節目,主持人撒貝寧也說,姜育恒的歌有一種魔力,聽第一個字,身體便裂了一道口,聽完整首,雖傷痕累累,卻心情舒暢。
3.
如果妳看過《再回首》的 MV,便會發現,這畫面是姜育恒和他妻子的結婚實錄。
陪他總過一生,經歷各種風雨,姜育恒如梟雄的一生,也幸有此良人。
當年亞洲金融危機,姜育恒投資失敗,生活墜入至暗時刻,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他答應給妻子一場婚禮的驚喜,便策劃了這支別出心裁的錄影帶。
當時還有人戲稱,姜育恒是中國唯一一個能在 KTV 里看自己結婚錄影帶的歌手。
婚禮當天,好兄弟吳奇隆,蘇有朋也來到了現場。
時過境遷,感情依然如故。
在九十年代,姜育恒還是瓊瑤劇小生,他唱過那首《梅花三弄》,癡情客的情深,倒像極他本人。
今晚再登台的姜育恒,已經 64 歲,那憂郁和流亂,似都已不復存在,當他唱歌,總有撕裂和苦楚,但最終還是會給人以治愈之力。
音樂類型更新換代,流行在更迭,而經典卻總有某種恒定性。
「曾經在幽幽暗暗 反反復復中追問,
才知道平平淡淡 從從容容才是真……」
音樂帶給人類的最真誠觸動,會長此以往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