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將星璀璨,在武廟七十二將中,三國名將占據了八個席位——他們進入武廟的時候,不但沒有《三國演義》,就連《三國志平話》也沒出現,評選的依據當然是正史而不是小說。
品讀三國人物有一個奇妙之處,那就是演義小說和正史野史相互印證,基本不會出現太大的矛盾。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把《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揉到一起,來看看三國最抗揍的名將和最會揍人的名將——筆者讀書不精,而且對五虎上將和諸葛武侯歸天之后的三國故事也不感興趣,所以在盤點的時候難免有所遺漏,還望讀者諸君補充指正。
在筆者看來,三國最抗揍的名將,當屬周泰、夏侯惇、周倉,他們表現出的抗擊打能力,有時候已經超出了人類范疇,其中的周泰周幼平簡直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強,很多喜歡玩三國游戲的人在前期都喜歡用周泰,除了因為他是山地、平原、水上「全地形將」,還因為他「血厚」,咋打都不死。
周泰的抗揍本事,在《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很精彩,《三國志》惜墨如金言簡意賅,但卻兩次記載了周泰身負多處致命重傷而不死。
第一次是在建安二年,年僅十五歲的陽羨縣長(漢制,萬戶以上大縣主官為縣令,以下主官為縣長)孫權被數千山賊圍攻,一千多手下都慌了神,孫權也被砍中了馬鞍。
在這關鍵時刻,周泰挺身而出:「賊鋒刃已交于左右,或斫中馬鞍,眾莫能自定。惟泰奮激,投身衛權,膽氣倍人,左右由泰并能就戰。賊既解散,身被十二創,良久乃蘇。」
周泰丟了半條命,換來了春谷長的官帽,然后就滿血復活了,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濡須之戰中又救了孫權一命,把孫權感動得攥著周泰的手臂痛哭流涕(權把其臂,因流涕交連):「幼平,卿為孤兄弟戰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
據《三國演義》描述,當年(小說跟正史的時間有點差異)參與圍攻孫權的,是張遼、徐晃、許褚這三員悍將,周泰殺了個三進三出,「身被數槍,箭透重鎧」,先后救出了孫權和徐盛。
一般人受此重傷,怎麼也得休養個一年半載,但是戰斗結束當晚,周泰卻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好像也沒留下什麼后遺癥,此公從興平二年(195年)開始浴血搏殺,一直殺到黃武年間(222年-229年)才安然辭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