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四十七年,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0多年的愛新覺羅·胤礽,被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為由廢黜了其太子之位,康熙帝諸位皇子對皇位的爭奪逐漸公開化、明朗化。
太子之位出現空缺,除了最先跳出向皇儲位置發起沖擊的皇長子胤褆,就屬皇八子胤禩周圍的黨羽勢力,活動最為頻繁。
在康熙皇帝下達「命諸大臣于諸皇子中舉可為太子者」的命令以后,「諸皇子允禟、允俄、允禵,諸大臣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皆附允禩」,將「賢名在外」的皇八子胤禩推到了距離新任皇儲最近的位置。
在上述擁護和支持皇八子胤禩的「八爺黨」成員中,除了三位皇室兄弟外,屬鄂倫岱的舉薦行動最為積極。除此之外,鄂倫岱所在佟佳氏家族中,還有佟國維、法海等佟佳氏兩代顯赫人物都旗幟鮮明地站在了皇八子胤禩的陣營中,給予其絕對支持。
但在佟佳氏家族幾乎完全一致的政治站位選擇中,卻出現了一個意外,那就是佟國維的第三子——佟佳·隆科多。
《清實錄·世宗實錄》有載: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甲午。圣祖賓天。上哀痛號呼。擗踴不已。尚書隆科多進曰。大行皇帝深惟大計。付授鴻基。宜先定大事。方可辦理一切喪儀。
康熙六十一年,在康熙皇帝臨終之際,時任理籓院尚書兼署步軍統領的佟佳·隆科多被康熙皇帝召到御前,接受顧命。就當是的具體環境而言,對于京城戍衛擁有絕對控制權的隆科多幾乎擁有「決定」皇位繼承人的巨大權力。而隆科多對皇四子胤禛毫不遲疑的選擇,才讓康雍皇權更迭過程得以平穩進行。
也就是說,作為佟佳氏家族的人物,隆科多并沒有像自己的兄弟——鄂倫岱、法海一樣,甚至并沒有像自己的父親——佟國維那樣,選擇站位皇八子胤禩,而是選擇了皇四子胤禛。
諸多觀點認為,隆科多之所以選擇皇四子胤禛,乃系康熙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正面影響。畢竟,因為孝懿仁皇后曾經撫養過皇四子胤禛,擁有「養母」身份,隆科多這個「舅舅」選擇站位外甥,也屬必然結果。
但是,佟國綱之子鄂倫岱、法海雖然是孝懿仁皇后的堂弟,但也能算是皇四子胤禛的「舅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