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30年代到40年代的詩壇泰斗,是開啟了一代新詩風的偉人;他以「最偉大的歌手」要求自己,堅持寫作,不論是和平年代還是黑暗時期,他一直渴求著寫作,然而,他也同樣渴望著愛情。此人便是詩人艾青,是愛土地愛得深沉的那位文人艾青。
圖 | 艾青
艾青一生三段婚姻,他的第一段婚姻是由父母包辦的,于1935年,與當地一位叫張竹茹的女子結婚。關于艾青這段婚姻的詳情,鮮少資料提及,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張竹茹并非艾青所愛之人。這段婚姻不過是他聽從父母之命的一個結果,盡管兩人婚后不曾紅過臉,但這并不能阻止這場婚姻的失敗。
與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接下來艾青的兩段婚姻都是自由戀愛所成的,出于個人喜愛的婚姻,總歸是甜蜜的。
圖 | 年輕時的艾青
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進女子師范當國文老師時,結識了女學生韋嫈。韋嫈原名叫張月琴,是當地有名的才女,生得一雙水汪汪大眼,笑起來迷人傾城,人們都贊她才貌雙全,就連艾青本人也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一次,韋嫈和幾個同學在操場上練騎車,恰巧路過的艾青剛好被他們抓住,被迫騎車給他們看。不料,身為老師的艾青也不太會騎車,腳剛踩上去就往墻上撞。見此情景,在場同學們都捧腹大笑,包括韋嫈。都說佳人一笑傾城,此刻的艾青雖然被同學們取笑了,但能取佳人一笑,也是值得的。
如果此刻韋嫈能抬頭看一眼艾青,就能望穿他眼底的深情。然而,還沒能和韋嫈表達心意的艾青,在放完暑假回來就被校方辭退了,因為當地小報登文批評他在課堂上進行赤化,對學生們宣傳政治內容。不管這是誹謗還是事實,失去工作的艾青已無暇關心韋嫈兒女情長之事,為了維持生計,他只能靠賣文為生。
離開常州去到上海后,艾青才給韋嫈寫信,他一寫就是兩封,信中內容都是在傾訴自己的思念之情。不幸,信被韋嫈的父親發現,在父母的反對下,兩人的聯系被中斷。
圖 | 艾青與韋嫈
1939年6月,韋嫈離家前往廣西桂林,她原本只是去抗敵演劇九隊報道的,在前往住處的途中卻突然想起來艾青也住在這不近。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