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江西鄱陽縣蓮花鄉村民,從山里挖出一車又車精美的磚頭,修建了一棟又一棟房屋。
如果挖出生銹鐵的劍,就直接扔掉;如果挖出青銅大罐子,就拿回家當做豬食槽。
出土文物當中,最珍貴的便是1991年出土的青銅甗,被江西考古專家稱之為:江南第一寶物。
村民偶然發現了古墓地宮,于是招攬游客,一人收一塊錢門票,游客新鮮勁兒過去后,又把地宮改造成紅薯窖,又改造成豬圈。
縣政府猜測那修房子的磚頭,來自于漢朝古墓群,于是劃定了44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年后江西省文物部門要求鄱陽縣,嚴格調查漢墓到底有多少座,才知道真正的數量是119座。
到2016歲,隨著媒體報道,說蓮花鄉有村民自發自稱的護墓隊,志愿保護古墓,外界才知道在那山區深處,有一批默默奉獻的村民……
而本期文章要帶來的內容,便是謎一般的江西最大漢墓群——蓮山漢墓群。
提起守墓人,是我國最古老的職業之一,舉例來說河南太康縣的王陵村,守護夏朝君主「太康的墓葬」四千多年。
自古以來,但凡是守墓人,能夠獲得墓地周圍的良田,世代耕種繁衍生息,職責自然是保護大墓。
而在江西上饒鄱陽縣的蓮山鄉英家村,村民自稱是秦末九江王(漢初淮南王)英布的后代,村莊周圍有一座座的小山包,當地人稱之為「墩」,一座連著一座,一眼望不到邊。
英布號稱是漢初三大名將之一,跟韓信和彭越齊名,提起此人自然也就聯想到楚漢爭霸,聯想到那個大風起兮云飛揚,和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混亂時代,打得是山河破碎。
從古至今,以盜墓賊的視角來看,江西并非古代的政治中心,不該有什麼價值連城的古墓,所以很少有誰注意到英布的后代。
到上世紀七十年代,蓮山鄉的村民想要取土蓋房子,所以就將目光,望向了周圍那一座座的小山包。
那里是村民小時候放牧牛羊的地方,有大片大片的優質紅土,所以貧苦村民拿起工具,便破壞了幾十座小山包,用來修建房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