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考古人員在河南洛陽發現了一座距今1000多年的糧倉,考古人員好奇的抓起一些谷粒帶回家種植,結果驚呆了!
1971年的早上,修筑鐵路的工人們和往常一樣按時上工了,大家干得正熱火朝天時,突然一塊大板橫亙在路中央,擋住了工人的挖掘速度。
工人們雖然不懂考古,但看得出這些木板并不是普通的木板,甚至有人推測有可能是挖到了古墓。最后通過上級聯系到了文物考察部門。
就這樣,文物專家們來到了鐵路修筑的工地上。大家開始停工考古。
在文物專家的指導下撬開了木板。木板下面有一個大坑,坑里埋著一塊碑銘,上面刻著「含嘉倉」三個大字。
原以為這是一個古墓,可從「含嘉倉」三個字得知,這不是古墓,而是一個糧倉。
古書上有記載,「含嘉倉」
當時,魏晉之亂剛結束,隋朝開國皇帝為了與民休息,鼓勵人民進行大生產。
隋文帝楊堅居安思危,為了防止外族進犯時,皇城內部有兵無糧。在隋文帝的主持下,修建了回洛倉。
到了隋末,回洛倉的糧食還可以供應全國五六十年,這大概是楊堅留給兒子楊廣的最好禮物。
到了隋煬帝楊廣手里,沒有經歷過艱苦創業,不知道糧食的重要。在他遷都洛陽時,將含洛倉放在了城外。
太平盛世倒沒什麼,但到了天下大亂的時候,糧倉就顯得重要了。
隋末,天下大亂,李密率領瓦崗軍起義,首先奪取了洛陽城外的回洛糧,使得洛陽城內陷入無糧的境地。
手握糧草的李密帶領瓦崗軍起義,大量的饑民和缺糧的義軍沖著糧倉,紛紛投奔了瓦崗軍,使得瓦崗軍羽翼豐滿。
後來李家奪取江山后,李世民看到了糧倉在城外的弊端,于是他精心設計了地理位置,將糧倉設在洛陽城內,就是後來的含嘉倉。
含嘉倉背靠大運河,可以通過運河向各地輸送糧草,從而有了「天下第一糧倉」的美名。
「天下第一糧倉」
不是空有虛名,整個糧倉占地近四萬平,如果將糧倉填滿,可支撐皇城五六十年的糧食。考古人員從糧倉中發現了數十萬擔的稻糧,被掘出后,外形還比較完整。
有幾個專家抱著試試看的心里,將稻米放在一個器皿培育,沒想到第四天,稻米竟然真的發出了新芽。
原來當時匠人們在修筑糧倉時在地窯中鋪了一層厚厚的草木灰,這些草木灰具有吸潮的作用。草木灰上還被加上了一層厚實的硬木板,具有隔潮的作用。
糧食全部儲存完畢后,用石頭封住糧倉的穴口,再用特制的黏土將糧倉密封。
2014年,位于洛陽的「天下第一糧倉」成功申遺,成為重點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