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一封密信送到朱棣眼前,他拆開一看,竟是侄子朱允炆要削他的藩。朱棣怒從心頭起,本來以他的資歷是可以繼承皇位的,只因朱元璋偏心,在太子朱標死后,將皇位給了朱允炆,朱允炆這才當了皇帝,而他只能遠走他鄉做了藩王。
如今朱允炆吃肉,竟然連湯都不給他留,他朱棣豈能坐以待斃?
1399年,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帶領大軍氣勢洶洶向南京城殺來,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僅用三年就兵臨南京城下。皇宮內的朱允炆驚慌失措,知道大勢已去,就在皇宮內放了一把火,他就此消失的無影無蹤,成為歷史上的一大迷案。
朱棣表面上是「清君側」,實際上要的卻是九五之尊的帝位,當他看到皇宮起火,內心憂心忡忡,但是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朱允炆不知所蹤。
但他眼下顧不得尋找,他要的是朱允炆已死的消息,這把火恰好給了他制造朱允炆死亡消息的機會。于是,大火撲滅后,朱棣急忙闖進皇宮,對著燒得兩具焦炭一樣的尸體就是一頓痛哭:「侄兒啊!你怎麼這麼傻,皇叔可是來幫你鏟除奸佞的呀!如今你去了,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可咋辦啊?」
朱棣的屬下聽出了弦外之音,死諫朱棣登基。但朱棣卻擺擺手:「我朝君王賢能者居之,還是推舉賢能者吧!」朱棣此時知道皇位就是煮熟的鴨子,不急在一時,此時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建文帝的舊臣還在,還有滿宮的下人,這些人一天不除,他的皇位就坐不安穩。
于是,朱棣下令凡是不臣服自己的建文帝舊臣,一律處死。凡是在后宮侍候建文帝,而且沒和建文帝鬧過矛盾的宮女太監全部誅殺。
朱棣誅殺建文帝舊臣可以理解,為什麼要處死滿宮下人呢?
因為在這些宮女中,不能排除有被朱允炆寵幸而悄悄懷上孩子的,也不能排除這些人里面就沒有朱允炆的眼線,一旦朱允炆沒死,內外勾結就可能死灰復燃。朱棣決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篩查太過困難,全部處死卻干脆利索的多。一時間朝廷內外血流成河,哀嚎遍野。
不知道是不是朱棣的殺業太重,遭到反噬,朱棣登基后,后宮佳麗無數,他還多次派人到朝鮮選妃,可他在位22年,卻沒能生下一兒半女。
這是為什麼呢?
朱棣的皇位是搶來的,屬于來路不正,朱棣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實至名歸的君主,就拼命想做出一番成績來,讓天下人信服。
因而,他就把大部分的心思放在國事上了,朱棣上位之初,就命人編纂了《永樂大典》,他是主審,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zui大的百科全書,耗時3年才完成。他派鄭和下西洋,七次航海,向世界展示了明朝的國力,推進了東西方文化和貿易的交流。此外,朱棣還在永樂八年到永樂二十二年期間,親率大軍五次北伐,大大鞏固了明帝國的北部邊防。朱棣還與北方少數民族地區重修舊好,建立友好關系。
朱棣雖然把絕大部分時間用于國事,但身為皇帝還肩負著開枝散葉,繁衍子嗣的任務。據史書籍記載,朱棣在16歲的時候,娶了徐達的女兒為妻,夫妻十分恩愛,共育有三個兒子,四個女兒。
朱棣登基后,就立徐氏為皇后,徐皇后賢德,自知身子虧損,已經不適合生育,就勸說朱棣廣納侍妾。
在朝鮮的《李朝實錄》中記載,朱棣在登基之后就喪失了生育能力,書中記載,朱棣非常寵愛一個叫權妃的朝鮮朝鮮女子。可權妃不知何故去世了,朱棣的妃子賈氏誣陷是呂妃謀害致死的,朱棣大怒,處死了大量宮人。
後來,朱棣聽說賈氏和呂氏與太監私通,朱棣龍顏震怒,立馬賜死了賈呂兩位嬪妃。此等丑事的發生,令朱棣疑心大起,他命人徹查后宮,結果又牽扯出謀逆之事。
朱棣勃然大怒,不分青紅皂白,將2800名宮女太監全部斬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呂魚之亂」。
行刑前,有一宮女詬帝曰:「自家陽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意思是,你自己不行,我們才和宦官私通,這有什麼罪過呢?由此可見,根據《李朝實錄》的記載來看,朱棣應該是喪失了生育能力。
朱棣雖然子嗣較少,但他百年后,子嗣依然將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條,由此可見,子嗣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