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很多先進的知識,而且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產品,可以說這些產品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民眾,改變著人們的習慣。作為一名現代人,享受著手機和網絡帶來的便利,享受著空調風扇帶來的舒適。當現代人在回首歷史時,一部分人帶有一些輕視的意味看待,認為那些創造發明不過如此。而本文所要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于「奇跡」,體現古代智慧的建筑,它的名字叫做含嘉倉。點開看看:中國第一糧倉——含嘉倉。儲糧占全國46%,被譽為中國第一糧倉。
含嘉倉是在河南境內發現的一處隋唐時期的糧倉,它的儲糧量十分驚人,最多時儲存了當時全國二分之一的糧食。更令人感到驚嘆的是在考古工作人員對含嘉倉進行挖掘勘察后,發現了里面千年未腐的糧食,而在有關部門嘗試進行培育后,竟然像普通種子一樣發芽了。
話說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國內的焦枝鐵路正準備開始修建,就在建機修車間時,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之后上報給了有關部門。經過考察之后,確定這是一處古代遺址,隨即上級就派考古相關人員前來進行勘察。在一系列的勘探工作后,考古人員在河南洛陽共發現了287處排列有序的糧窖。
在對其挖掘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在一塊銘磚上發現了「含嘉倉」的字樣,并在其上發現了其他的記錄信息,這不僅讓考古工作人員確定了這處遺址的「身份」,而且證明了在隋唐時期就已經采用了制度化、規模化的糧食儲存方式。
含嘉倉可以說是唐朝時期排名第一的大糧倉,它的占地面積超過了40萬平方公尺,曾儲藏了全國約二分之一的糧食。雖然考古專家對于含嘉倉建造時期抱有分歧,但是專家們一直認為含嘉倉真正大規模投入使用是在唐朝。
隋朝時期,不少糧倉是建在城外的,這讓隋朝皇帝吃了不少苦頭。在隋末,瓦崗軍曾占領了位于城外的回洛倉,使得洛陽城陷入了無糧可食的困境。之后瓦崗軍更是用這些糧食招兵買馬。到了唐朝,當時皇帝吸取了隋朝的教訓,于是在洛陽城內建造了含嘉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