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學界提到湖南懷化沅陵縣,那「有陵」一詞是逃不掉的贊譽。
有陵到什麼程度呢?
當地人隨隨便便在土地上挖點東西,就可能會發現老物件,惹來一堆專家來此考古。
黔中郡古城遺址、巨型戰國至漢代墓40多座、戰國到漢代平民墓大大小小1000多座、西漢第一代沅陵侯吳陽之墓等等都是沅陵縣的考古發現。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沅陵縣農民張秋民的意外發現再次證實了沅陵縣有陵一事。
當考古學者們沿著發現打開墓穴時,眼前的一幕卻驚呆了眾人——墓主人不但面色豐潤如同活著一樣,就連手邊的桃花枝也依舊鮮嫩如新。
1985年,沅陵縣農民張秋民在上山挖紅薯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個玉簪子。
剛撿著玉簪子時,張秋民欣喜萬分,還以為發了筆意外之財。
但很快張秋民便意識到,這玉簪子鐵定有問題。
雖然張秋民不知曉這物件具體有多珍貴,但光看外表和制式,他便認為這應該是個古物。
在這山林里,誰會沒事帶個古物過來還掉在山里了呢?
從小在沅陵縣生活的張秋民平日聽聞很多考古發現,于是他立馬意識到,這玉簪子很可能是附近墓葬里流出的。
樸實本分的張秋民發現此事后立馬給沅陵縣博物館打了個電話,決定上交玉簪子。
「喂,好好好,我們馬上到!」
在電話中得知張秋民的發現后,沅陵縣博物館館長夏湘軍馬上趕到了張秋民的家中。
在一番詢問后,夏湘軍也認為張秋民的猜想很有可能,于是便去往了玉簪發現的地方進行探查。
這一查立馬印證了之前的猜想,這下面果然有座古墓。
「當時我們到了現場,發現它棺槨外面密封的石棺已經暴露出來了。」
進行探勘后,夏湘軍發現這處古墓已經有所損壞,于是立馬展開了搶救性發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