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兩千多年前陳勝、吳廣等人高呼的口號,深深地傳達出封建社會人權的覺醒。確實,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君主壓榨老百姓的時代,由此便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起義造反。
而造反中必要的一樣東西,就是玉璽。玉璽這個東西,就相當于「傳家寶」一樣,只要擁有了它,那麼這個國家的政權,就基本上被這個人所掌握了。但是,縱然玉璽這個東西如此寶貴,歷史上卻幾乎沒有人「仿制」它。這是為什麼呢?
玉璽,如果仔細研究,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時代。當時,各國間征伐不斷,處處彌漫著烽火狼煙,而各國的王室之間也在默默開展一場「爭奪戰」。當時,各國君主為了表達權威,便紛紛制造出一種象征權力的物品——玉璽。
大多玉璽都是由玉制成的。像翡翠、白玉等等。因為是關乎君主的旨意,一般都會使用最好的原料制作,朝廷還會請城里最為能工巧匠的工人來封閉制造玉璽。也有一些玉璽,是由木頭、石頭等同樣堅硬的物質做成的,也有象牙、骨頭等動物身上的東西制成。
等木匠把玉璽的大致形狀刻出來之后,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印章。自古以來,就流傳著這樣一個詞語:以印為信。印章,屬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文化重要載體之一,上面的文字大多都是代表皇帝意志的一些詞語,或者國號、年號等等。
很多印璽,都是皇帝用來審查奏折然后做標記的,它象征著皇帝的批準,一切事物都要得到皇帝的批準,無形中也在證明君主專制的威嚴。
通俗點講,這就相當于如今的公章一樣。皇帝或者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擁有對玉璽的使用權,一旦他們批準了什麼文件,就在上面印上印記,以示批準,下面的人就可以按照文件上面的內容去辦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