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存在了296年,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算起;但將國號改為清,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干的,這麼算,大清國就存在了276年;
從清軍入關,奪了明朝老朱家的政權開始自己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算,清朝的全國性政權從建立到滅亡總共是268年。
一個存在近三百年的王朝,最后以當朝皇帝自行昭告天下宣布退位而滅亡。沒有謀朝篡位的硝煙,但是大清國不得不終止他的統治。
一般來說,朝代更替,很有可能是這個朝代出現了昏庸的皇帝,逼得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反。每個王朝的末期,民間總有各種各樣的起義發生。
如果這時候再有個外族的侵略,這個王朝必亡。外憂內患,外憂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內患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一個王朝君民同心,面對外憂,一致對外,人心所向沒有打不贏的仗,就怕窩里反,分散精力,等于成了外敵的幫兇。
明朝滅亡,李自成、張獻忠的推波助瀾對皇太極來說簡直就是錦上添花的友軍。所以崇禎皇帝才說,守不住江山不是他的錯。
祖上幾代人積累下來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讓他一人怎麼收拾?想恢復國力想中興,也得再靠幾代人的努力。
然而漏洞既然擺在這里,皇太極肯定不會給他喘息的機會。因為他的父親努爾哈赤為這天也準備了很多年了。他同樣也要很努力,才能給他的兒子打好堅實的基礎。
清朝前幾代皇帝牢記先輩打天下的不容易,且自己守江山,要在漢人的土地上把滿人和漢人都管好,更加不容易。
于是他們遵循漢人舊制,基本滿漢一視同仁,與漢人通婚,皇帝帶頭娶漢族女子,還讓漢人入旗,讓漢人入朝為官,都是想安撫漢人避免他們起義反對滿清的統治。
可是天下穩定多年,越往后走,后面的皇帝只是不斷地繼承,早已沒有了危機意識。那些達官貴人們過著奢靡的生活,而百姓的苦,他們已經熟視無睹了。
清朝的稅收一直很可觀,就算是在順治帝、康熙帝大行減免賦稅的時候,財政收入也在穩步增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