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康乾雍三朝元老,漢人當官能當到張廷玉這個份上,絕對是走到了巔峰。尤其是出色的真能夠及表現,更被選入太廟之中。
可好景不長,隨著乾隆皇帝的上任,曾經風光無限的三朝元老,如今也面臨被清算的命運。一道圣旨之下,甚至還直接落了個抄家的下場。
那麼乾隆在此次清算行動中,究竟抄出多少銀子?為什麼數額巨大,來路卻十分正常?
剛剛上任的乾隆皇帝,整體執政風格可以用仁慈來形容。一方面是國家在康熙、雍正的治理下,整體欣欣向榮。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乾隆并不怎麼操心。
另外一方面則是乾隆本身也希望給世人留下仁君的形象,無論賢明與否,仁義二字一定要在屬于他的評價之中。ADVERTISEMENT
可隨著孝賢皇后的去世,一切逐漸發生變化。原本堅守仁慈的乾隆皇帝,正式下手清算朝中大臣。
貪贓枉法四個字,只不過是乾隆皇帝下手的理由之一,真正關鍵之處在于乾隆想要打造完全聽命于他的班底。
很多人不免疑惑,乾隆為一國之君,難道還有人敢和他唱反調?事實的確如此,三朝元老的張廷玉以及朝中一眾老臣,都憑借個人的身份和威望,時常做出一些逾矩的事情。
這些事情在臣子和百姓眼中,并不算什麼。可到了皇帝眼里,那就是越權。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皇權最集中的朝代,乾隆像他的先輩一樣,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剛好當時發生的兩件事情,徹底讓乾隆擁有處理張廷玉的理由。
其一是「張黨」和「鄂黨」(鄂爾泰)之爭,使整個清朝朝堂形成了滿漢官員對立的格局。都是為皇帝辦事,非要以張廷玉和額爾泰為首,搞什麼滿漢對立,乾隆豈能答應。
額爾泰于乾隆十三年去世,乾隆沒辦法把已經逝去的人找回來問責,張廷玉自然就成了主要針對對象。
其二則是張廷玉年老提出離職申請的時候,竟然要求乾隆皇帝公開表示要遵守先帝遺詔,準許他配享太廟。
雍正當初給張廷玉的承諾,乾隆的確應該照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