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在美國紐約安然謝世!作為徐志摩的前妻,從1922年與徐志摩失婚后,倆人便再也沒有了直接的交集!
不過,在徐志摩死后,張幼儀卻盡到了一個兒媳的全部責任。然而,在其亡故之后,張幼儀的墓碑之上卻只有寥寥4個字。
而正是這4個字,既像是張幼儀此生對徐志摩的交代,也像是對徐志摩無情的嘲諷與哂笑!
那麼,張幼儀和徐志摩之間究竟發生了哪些故事?她死后墓碑上究竟又刻上了哪四個字呢?
張幼儀的祖父是清朝知縣,其父親張潤之是當時上海寶山縣的巨富。家里共有12個兄弟姐妹,張幼儀排名第八,在四個姐妹中,則為次女。
張幼儀的家族在當時的社會上有著強大的政治經濟地位,這樣的家庭背景對于徐志摩來說,無異于巨大的助力,而徐志摩能夠娶到張幼儀,可以說是「高攀」
然而,自命清高的徐志摩卻認為張幼儀出身偏遠地方且學疏才淺,因此在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時便眉頭緊鎖,嘴角向下,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但是張幼儀其實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就讀于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院,只是未能結業。在她13歲放學回家的一天,她的父親和四哥張嘉璈給了她一個銀色的盒子,盒子里面便是徐志摩的照片。
照片上的男人頭有點大,下巴尖尖的,帶著金絲邊框的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父親和兄長詢問她是否滿意。
13歲的張幼儀雖然接受了教育,但畢竟年幼,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橫行的年代,她自然是沒有什麼意見。
而且當時的她還天真的以為:只要她恪守本分,好好地輔助丈夫、孝敬公婆,自然就會得到他們的喜愛,有一個美滿的婚姻。
1915年,15歲的張幼儀便輟學嫁到了浙江徐家。
當時,他們舉辦了一場極其盛大的中式婚禮,到場之人無一不羨慕祝福,在大家看來,這對才子佳人簡直是天作之合。
但是世人不知道的是,在徐志摩眼中,這受「父母之命」的結合本就是封建糟粕。他之所以勉強接受,左右是受到了「孝」字的束縛罷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