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在勢均力敵的鼎立局面中,許多人物都面臨著艱難的取舍。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構成這段歷史的傳奇與驚心動魄。黃權就是其中一個跌宕多舛的典型。
他曾效力益州牧劉璋,也追隨過仁厚的蜀漢之主劉備。從拒不背叛劉璋,到在漢中之戰時力挽狂瀾,再到在兩難困境中難以抉擇,黃權的抉擇說明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立體的人物。
他對舊主的哀悼和對新主的忠心,讓人不禁對人性產生深思。正是這樣一個忠誠而又復雜的人物,成就了三國這段不朽歷史的傳奇色彩。
黃權年輕時為巴西郡的守官,隸屬于當時由劉璋管轄的益州。
益州地廣人稀,物產豐富,劉璋依仗其地利管理益州已久。
此時,黃權以其出眾才能得到劉璋賞識,被提拔為主簿,成為劉璋麾下心腹大員。黃權深諳軍國大事,每每能在劉璋議事的時候給出妥善的策略。劉璋也十分信任他,把他視為重要的謀士,經常詢問他的意見。
兩人一來二往間,劉璋也逐漸對黃權這位年輕才俊刮目相看。他幾次在軍機要事上采納了黃權的建議,政局明顯好轉。因此劉璋對黃權贊不絕口,認為他必將助自己完成目標。
黃權也不負劉璋厚望,每天勤勉工作,努力為劉璋分憂。他對劉璋這個主公充滿了敬仰之情,暗自發誓要助他取得益州和三國的戰略優勢。
211年,劉璋謀士張松建議聯合當時駐錫荊州的劉備共同討伐張魯。張松認為,劉備兵強將勇,正可一舉殲滅張魯,解益州后顧之憂。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