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統年間,時任河南巡撫的于謙因有事需要進京奏事。
可是身邊的同僚勸說他,上京以后一定要找大宦官王振,只有討好了他,事情才能辦好。
于謙舉起雙手后揮了揮衣袖,然后笑嘻嘻地說道:「帶有清風!」
此舉非常有力地嘲弄了那些阿諛奉承之人的丑態。
從此「兩袖清風」的成語也就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世人稱贊清官時常用的成語。
不過還有句古話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說的是一些表面看上去清廉如水的清官,其實背地里也是大肆搜刮,這種人最可恨。
今天的故事和明朝清官王士琦有關,因為他的墓被打開時,發現了大量珍寶,難道他是一個假清官?
1956年,《文物參考資料》第12期,刊登了一篇關于明朝軍事家王士琦墓的文章。
按照文章中的描述,浙江省臨海市農業社的一位社員在修建豬圈的時候,發現了一座古墓。
于是村民跟著一起挖掘,結果發現了大量珍寶以及墓志銘,這才知道古墓是明代王士琦的。
村干部馬上聯系文物部門,并且將所有挖掘出來的文物都上交給了文物部門。
經過清算,共有珍寶107件,其中22件為國家一級文物,總價值超過了10億。
不過按照歷史的記載,300多年前的王士琦,是一位清廉如水,兩袖清風的好官,就連去世的時候,都因為太窮只能裹著草席下葬。
可是他的墓室內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珍寶?難道他也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假清官?如果不是,這些珍寶是從何而來的?
王士琦,浙江臨海人,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王宗沐是進士出身,而且一生著作頗多,比如《宋元資治通鑒》、《海云志》等都是其父親所編著。
受到父親熏陶,王士琦早年也是苦讀詩書,最終也和父親一樣考中進士,任命為兵部郎中。
傳奇人物一般都是文武全才。
別看王士琦早年是個文質彬彬的文人,可是在萬歷二十六年的時候,因為倭寇橫行,加上日本名將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為此時任山東參政銜監軍的王士琦受命后領軍出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