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傳統觀念中,人死後可以到另外一個世界生活,因此許多王公貴族為了能夠在死後享受生前的榮華富貴,往往會在自己的陵墓中擺上許多的珍貴文物,甚至在先秦時期奴隸主還會用活人殉葬。
殉葬制度自商朝時期就已經出現,等到了秦朝時期有所衰減,比如說秦始皇的陵墓裡都是用陶泥做的兵俑,但到了漢朝時期殉葬制度又再一次的死灰復燃,直到明英宗時期才下令徹底禁止。然而等到清朝皇室再一次實行殉葬制度,直到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後這種黑暗腐朽的制度才逐漸消失。
在《墨子》中曾有過記載:天子殺殉,多者數百。這裡指的就是各諸侯王在去世時,都會用數百個奴隸殉葬,此時還是春秋戰國時期。在《西京雜記》中也曾記載周朝時期的陵墓中發現眾多屍骨,經過調查後發現皆是被人為殺害的奴隸,幾乎都是宮中的奴婢和嬪妃。ADVERTISEMENT
殉葬制度殘忍且沒有人性,因此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皇室成員漸漸的放棄了這一制度,從殉葬逐漸轉為陪葬。陪葬和殉葬最大的區別在于殉葬是讓人以非正常死亡的方式葬入墓中,他們的身份大多比較卑微,完全是被強迫下葬的。但陪葬是皇帝下令讓達官顯貴或是皇親國戚在正常死亡之後葬于皇陵附近,在古代這可以看作是一種榮耀,因此兩者之間有著顯著區別,唐朝時期大多情況下使用的都是陪葬制度。
古墓
唐朝時期殉葬制度已經趨于消失,但這一惡習死灰復燃的時間節點在于宋朝,當時神州大地政權割據,宋朝退縮至南部地區,北方則是被金人和契丹所佔領,他們作為北方的遊牧民族再一次將人殉制度帶到中原,殉葬重新興盛起來。等到元朝時期殉葬制度有所衰減,然而元朝自身的壽命較短,僅僅存在了不到百年就被朱元璋推翻,人殉制度再一次出現。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之後登基的朱棣常年征戰沙場,他們在死後都讓許多大臣和嬪妃殉葬,明朝時期又一次出現了這種殘忍的制度。直到明英宗繼位之後,他在死前明確對宮中大臣表示希望用人殉葬的制度能夠在他這裡終結,自此之後直到明朝滅亡皇室再也沒出現過用人殉葬的情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