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的成立,伴隨著紫禁城的華麗轉身,曾經的皇家禁地現在尋常百姓也可以自由參觀。
故宮這座古老的建筑,在時間的長河中,見證了無數世事的變遷。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身居其中的人,面對時代的變換,又是何等心情。
末代皇帝溥儀,紫禁城曾經的主人,在時代驟變中也在不斷沉浮。
國破家亡,從皇帝淪為尋常百姓,沒人知道他有著怎樣的心情。
在被特赦出獄后參觀故宮時,曾經的家需要買票才能進入,面對這種巨大的落差,當時的溥儀是怎樣回答的呢?
1959年被特赦后,溥儀被安排到香山植物園進行體力勞動,同期一塊出獄的杜聿明則被安排到紅星公社勞動。
剛出獄后的溥儀看上去呆頭呆腦的,也沒啥特別之處,雖然說話做事都比較遲鈍,但與人相處時非常的誠懇,如果單從外表去打量他的話,沒有人能夠看出他就是當初的末代皇帝。
體力勞動結束后,溥儀在統戰部會議上接到調職的命令,當上了文史專員。
雖然溥儀被安排的這份工作待遇非常好,工資也很高,但溥儀自身的生活能力實在是拉跨。
小時候是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慣了貴族生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培養起來。
在戰犯改造所里,溥儀的日常生活也是由關押在一塊的臣子和晚輩對她進行照料,在那時溥儀也是基本啥也沒學會,打飯、洗衣服都是他人幫忙。
特赦后輪到自己照顧自己時,溥儀可算是被難到了。
不過考慮到溥儀的困難,當時政協安排他在機關宿舍內居住,還指定了一位工作人員來照顧他。
雖然溥儀總是想自己照顧自己,但異常差勁的自理能力并不允許他這樣做。
就連獨自一人出去散步游玩,都能找不到回家的路,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據說,有一次溥儀去跟親戚坐公交車,為了展示禮貌,溥儀先讓其他人上車,把售票員也當成了乘客讓人家先上,結果售票員上去后車開走了,最后,溥儀自己竟沒坐上公交車。
溥儀的自理能力差,周圍的大家也都能理解,所以,不論是單位還是周圍同事,對他都特別照顧。
這種生活無法自理的情況隨著溥儀的努力雖然慢慢在變好,直到結婚后,有妻子的輔助大家對他的關注才算少了一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