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皇室妃嬪的葬禮極為講究,她們下葬時有一個罕見的儀式,就是要在肛門處塞入一塊玉器。這一看似怪異的習俗,其背后卻蘊含著復雜的政治及文化內涵
西周時,周公制定了等級森嚴的「禮儀」,其中就包括規定不同階層的婚喪嫁娶禮儀。這套禮儀體系在秦漢時得到進一步發展完善,并延續至各個朝代。在這套禮儀中,葬禮尤為講究,喪主的身份高低決定葬禮的規格。像皇室這樣的頂級喪主,其葬禮自然最為隆重。
作為皇帝的妃嬪,她們的葬禮也極為重視。只是相對而言,還是要比皇后略遜一籌。她們的墓地面積比皇后小,墓碑也較皇后矮一些。
因此,皇室妃嬪的葬禮規格,不能逾越皇后,必須嚴格控制。這成為皇權統治的一種象征。妃嬪們也深知這一點,哪怕再得寵,到死后也難逃嬪妃之名,只能就著這個名分下葬。這反映出在強大的皇權面前,個人地位是多麼無力。妃嬪們在世時享盡榮華,但終究也只是皇權體系中的一分子。
西漢時期,一種名為道教的新興宗教興起并流行開來。道教提倡長生不老,許多統治者聽了耳目一新,深信不疑。他們試圖通過服用所謂「長生不老藥」來達到目的。也有的皇帝迷信道教民間傳說,認為只要死后尸身不腐爛,就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這個建議得到了皇帝的贊同。道士們聲稱,塞住九竅可以防止「精氣外泄」,使尸身長存不朽。皇帝們也樂于見到心愛妃子死后仍能「永葆容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