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江間作四首•其三》
俗話說「老不讀三國,少不看水滸」,正是《三國演義》《水滸傳》作為四大著作之一的魅力所在,其中《三國演義》塑造的英雄角色和極具文學藝術的故事更是作為民間茶余飯后的佳話,令人侃侃而談。
圖1
說到《三國演義》,無數人腦海中便浮現出雄才大略、愛惜人才的奸雄——曹操、仁愛天下、興復漢室的賢君——劉備、還有戰無不勝、征戰沙場的豪雄——呂布等,作者在這些角色上的塑造可謂是十分成功,深刻地印在讀者的心中,對于《三國演義》當中的戰斗敘述更是詳細、真實,能夠帶著讀者的心緒不斷隨著文章走向身臨其境。
但在《三國演義》當中,由于篇幅極其有限,所以總有一些比較鮮明的角色,作者都是一筆帶過,再無出現過文章,雖然在文章中是無關緊要的角色,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一度令現代的電視不惜篇集進行翻拍角色的歷史。
圖2
而在現代,便有《三國演義》當中一筆帶過無關緊要的角色,在如今的電視劇中卻以三十集的篇幅對其進行紀念,此人是誰?正是陸績!
在《三國演義》當中,有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其中赤壁之戰更是該部作品當中達到[高·潮]的章節,描繪得慷慨激昂,將局勢的嚴峻充分展現在讀者眼中。但若是詳細閱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便會了解到在蜀吳盟期間,對于赤壁之戰是戰是和曾產生過激烈的矛盾,而在吳國內部的主和派和與主戰派更是爭論得熱火朝天,但仍然也得不出所以然。
而諸葛亮只身前往孫吳勢力內部,對其進行勸說,但對于吳國的文臣來說,怎麼會輕易讓外人來決定自己國家的國事呢?首先便是要將他的傲氣挫敗一番,眾多文臣讓魯肅將諸葛亮帶至議事廳。
圖3
很快,一段佳話的開始也就由此開始,只見諸葛亮坐于席上,吳臣便開始試探性詢問諸葛亮對此番戰役的想法,隨后便于堂中的諸多大臣進行辯論,造就了千古佳話——諸葛亮舌戰群儒。
能夠與諸葛亮爭辯的可并非等閑之輩,其中有一人在文中被一筆帶過,此人正是陸績!陸績乃是孫吳朝中的文臣,一并與同朝的大臣共同「接待」諸葛亮,其中,文中敘述到:如今曹操身居朝中大丞手握重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帶百萬大軍南下征伐,劉備則為靖王的落魄后人,是一個賣草鞋的市井小販,怎麼能夠與曹操所對戰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