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詩歌最為繁盛的時代,涌現出很多家喻戶曉的詩人。李白的詩瀟灑飄逸、豪放不羈;杜甫的詩沉郁頓挫,憂國憂民;王維的詩清新脫俗、意境高遠;李商隱的詩辭藻精麗、幽咽迷離。
正是「詩品即人品」,這些詩人的詩風和境界與他們的胸襟和格局有關。但唐朝還有一位詩人,他的詩歌文辭華麗,尤其擅長五言詩,據說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他還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算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對唐詩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他的一首思鄉詩只有短短20字,卻感動世人一千多年。但他人品低劣,為了飛黃騰達,巴結權貴、賣友求榮,堪稱唐朝最無恥的詩人,這位詩人就是宋之問。
-1-
公元656年,宋之問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父親宋令文以書、畫、力三絕聞名于世,宋之問和兩個弟弟宋之悌,宋之遜各得父親一絕,宋之悌有勇力,宋之遜善草隸,宋之問有文譽。
宋之問19歲時進士及第,從此踏入了仕途,當時已是武后掌握朝政之時,她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宋之問以文著稱,入了崇文館充學士。
據說有一次,宋之問看到外甥劉希夷作詩《代悲白頭翁》,其中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句,宋之問便想將此詩句據為己有,外甥不允,他就遣人用土囊將外甥活活壓死了,這便是「因詩殺人」事件,可見其人自私自利、冷血無情。
-2-
後來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宋之問就用文辭極力粉飾,在此階段他的詩詞都以歌功頌德為主,來博取女皇的歡心。後來更是巴結武則天的兩名男寵張昌宗、張易之,不但替他們寫情詩給武則天,甚至還卑微到替他們提夜壺。
他見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倆當男寵如此風光,也動了當男寵的念頭,在武則天選男寵時,他寫了首詩「明河可望不可親 愿得乘槎一問津」向女皇表明自己的心意,但武則天只是欣賞他的才華,卻沒看上他這個人。
宋之問雖然沒成為男寵,卻靠著對女皇溜須拍馬,對男寵諂媚,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官運亨通,讓人欽慕。
-3-
宋之問在武周王朝算是混得風生水起,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政治上自然也是風云變化莫測,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女皇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復辟,恢復了李唐天下。
武則天始終是李顯的母親,因此武家人也沒有被清算,武三思還得到中宗李顯的重用。所以唯一被清算的就是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倆,而宋之問也受到他們的牽連,被流放到了嶺南,由于嶺南環境惡劣,宋之問便偷偷跑回洛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