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傾國傾城貌,驚為天下人。
近年來,《甄嬛傳》、《延禧攻略》等一系列大火的劇,在影視圈中刮起了一股清朝風,里面的美人也比比皆是,尤其是皇帝后宮中美麗的妃嬪,更是令人對清朝的美人新心馳神往。
在劇中,這滿后宮的美人花枝招展,經常令皇上目不暇接,甚至于沖冠一怒為紅顏,本來有大志向的皇上,也都不愛江山愛美人了。
其實,不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影視劇里,清朝的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對皇妃的選擇也有著嚴格的要求,除了容貌之外,顯赫的家室也同樣重要。
那麼在歷史上,那些絕色美人真的會被納入后宮嗎?清朝的皇帝有那麼多的妃嬪,她們的真實容貌又是怎樣的呢?
在清朝,大部分的皇妃都是從秀女起步的。而在當時,選秀的制度可謂十分嚴格。
首先,入選的秀女必須是旗人。在一些劇中提到說滿漢不能通婚,其實這是不準確的。因為在清朝的八旗之中,也是有漢軍旗的。這些人也是有資格參與選秀的。
清朝的八旗分為滿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也就是說,八旗秀女不一定都是滿族的姑奶奶,也會有漢族和蒙古族的女子。
秀女要經過初選和復選等一系列復雜的程序。
就算被選上了,也不一定會被留在皇宮里。大部分人會被指給王公和宗室做妻子。而為了皇帝的江山著想,那些長相特別優異,或者特別丑陋的秀女,是會被優先淘汰的。
所以,在一層層的篩選和考察后,最后進宮成為妃嬪的秀女只能占絕少數,而在其中,家世顯赫,賢良淑德之人占了大多數。
當然,除了選秀之外,想成為皇妃還是有其他的方式的。
比如我們很熟知的香妃原型,容妃和卓氏;還有乾隆的另一個妻子,豫妃博爾濟吉特氏,都是部落進貢給皇上的美女,在后宮也十分受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