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享有最高的地位,擁有最高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九五之尊。正是因為如此,對于皇位的爭奪,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漫長的封建時代,皇權的更替往往伴隨著血雨腥風,兄弟手足相殘的現象屢見不鮮。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開放的強盛王朝。在接納各國交流學習、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盛唐都呈現出了多元化、開放性的特點。「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盡顯大唐盛世之景。每一個盛世的出現,都離不開賢主良臣的勵精圖治。開創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便是這樣一位皇帝。
而如今,對于唐太宗李世民為奪取太子之位策劃和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歷史事件,人們依舊充滿著爭議。但這也無法否定李世民作為一位明君,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而同時,作為一位弒兄逼父坐上皇位的「叛逆者」,李世民又是如何對待兄長李建成的呢?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室中刻有55個字,才知道李世民手段高明!
隋朝末年,統治者不惜民力,民怨四起,天下大亂,各地相繼爆發民變。在李世民的鼓勵之下,當時的唐國公李淵決定起兵造反。在當時,在李淵的命令之下,李世民率軍攻打當時的西河地區,并獲得勝利。至此晉陽起兵,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在起義的過程當中,李世民驍勇善戰,功勞突出,被李淵封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而事實上,在這場攻取西河的戰爭當中,李淵的長子李建成,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當時,面對軍紀渙散的部隊,李建成在賬中立下軍法,整肅三軍,讓軍隊的士氣大增。
在指揮作戰的同時,李建成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將士和百姓之心。
因此,一切仿佛水到渠成,整個平定西河的戰爭,只用了九天時間。對此李淵高興不已,封李建成為隴西公,為左領軍大都督,統帥左三軍。
之后,李建成與李世民作為李淵的左膀右臂,在南下建唐征程當中,屢立奇功。公元前618年,李淵在長安太極殿中即皇帝位,國號為唐,建元武德,是為唐高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