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一類很厚黑的人,他們不是馳騁天下的梟雄,而是貪得無厭的狗熊,在這類人身上,厚黑二字糙得毫無含金量,不過是臉皮厚,屁眼黑罷了。
晚清第一貪,慶親王奕劻就是這樣的一個厚黑糙人,很多人拿他和乾隆朝的和珅相提并論,其實這位糙王爺比和大人差遠了,和珅是真能給乾隆辦事,奕劻呢,是真能給大清朝壞事。想當初,慈禧之所以讓奕劻上位,那是考慮廢物好擺布,但老佛爺忽略了一點,貪財的廢物是很容易被人利用的,這種人一旦被野心家利用,破壞力那是相當驚人的。這一點從袁世凱對奕劻的利用上足以說明,袁世凱搞晚清的那些事,很多都是由奕劻代勞的。
為了錢,什麼事都可以干,把老祖宗賣了也沒問題,奕劻確實讓咱們見證了錢的畸形魔力。
那奕劻為什麼這麼愛錢呢?
窮怕了是個絕佳的借口。
奕劻未交狗屎運之前,只是個窮貝勒,窮到什麼程度呢?連上朝的工作服都得向當鋪租借。比起金錢的腐蝕力,曾經的心酸更容易讓人變本加厲。干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并加封親王后,奕劻再也無法容忍一直以來的窮酸了,在貪錢的道路上,這位糙王爺從未有過心理掙扎,相反人有的是自我安慰——現在貪的少沒關系,積少成多嘛!正是靠著這種小錢持續貪的精神,奕劻不僅逐步積累了可觀的財富,更一步步放大了胃口。
到取代榮祿干上軍機首領的時候,奕劻終于迎來了大搞特搞的機會。
奕劻的大搞特搞十分地簡單粗暴,在這位糙王爺眼里,全國官吏名冊就是他的財富清單,各官各職,明碼實價,童叟無欺。
在糙王爺賣官搞錢的歲月里,最不傷感情的就是談錢,至于談其他的,一律不好使,這其中包括慈禧的面子。
這中間有一事就很能說明這位糙王爺賣官搞錢的風格。有個叫林開謇的道員因為在慈禧西逃時在西安向落難的老佛爺獻過殷勤,老佛爺一高興就賞了他一個江西學政的官缺。按照大清官場規矩,新官上任要去拜見軍機大臣,于是這哥們就去了。
結果,這哥們去了三次,連門都沒能進去,正郁悶著,門丁把話遞過來了,哥們,進門得掏銀子呀!不掏門票錢,你就是再大的官也進不了王爺的門。
林學政說你訛我,這門口明明貼著嚴禁收受門包的規定。
門丁心說,你太不了解咱這位王爺了,玩自欺欺人咱王爺可是爐火純青骨灰級的。
無奈,林學政只好湊了孝敬銀子,這才得以進門見到了奕劻。
可見面茶還沒開始喝,奕劻已經開始做起了買賣。
小老弟,你這學政的位子得出八千兩銀子才能到你手里。
林學政說,咱這學政是老佛爺賞的,不至于還要花錢吧。
奕劻很淡定地回了一句,不是老佛爺賞的,這位子你至少得出兩萬兩銀子。
一聽這,林學政傻眼了,因為不能一把掏出八千兩,這哥們只能說,緩緩再說,緩緩再說。
奕劻心說,不知道本王爺的買賣從不等人嗎!
結果,幾日之后朝廷的圣旨下來了,林學政,你現在已經不是學政了,你學政的位子已經讓人花兩萬兩銀子買去了。
想想看,連慈禧老佛爺的面子都不給,整個大清朝還有誰能阻止糙王爺的簡單粗暴。
可偏偏就是這個簡單粗暴的糙王爺,王府里卻掛著讓人贊嘆的「四留」家訓,那聯子寫得,別提多有情懷,多有操守了——
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遺百姓,
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書以遺子孫。
什麼叫黑到極致是光鮮,糙王爺的不知恥就是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