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千多年以前,秦始皇登基自稱始皇帝,至公元1912年溥儀退位,中國古代歷史曾出現過四百多位帝王。
在這些帝王之中,有的昏庸暴虐,導致國家民不聊生、滿目瘡痍,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破敗;有的則賢明果決,帶領國家走向繁榮富強,而這也讓整個中國的古代歷史文化發展進程進入嶄新的篇章。
可要說能夠算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那也就只有四位,完全可以稱得上百里挑一。
這四位皇帝個個雄才大略,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距離我們最近,并且在執政生涯中平三藩、驅沙俄、收台灣,一手創建了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竟然沒有上榜?
接下來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四位千古一帝分別是誰。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如果秦始皇都不能稱為千古一帝,估計也沒有誰能有這個牌面。
時至今日,人們通過史書了解到的秦始皇多以暴虐形象為主。尤其是「焚書坑儒」、征兆百姓修建阿房宮、萬里長城等等,搞得國家舉目破敗。甚至就連秦二世而亡的緣由,也被怪到秦始皇頭上。
可事實上,焚書坑儒對真正的儒生并沒有造成什麼傷害。歷史中所記載的大多數儒生,根據史學家們研究以后發現,多是一些毫無作為的江湖術士。
他們以長生學說蒙騙秦始皇,最終的結果就好比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誰也怪不了誰。畢竟他們如果成功蒙騙始皇帝,能夠享受到的榮華富貴,也絕非后人能夠想象。
其次則是阿房宮以及萬里長城這兩件事情,前者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
根本就沒有實際建筑可以印證。史學家們不免懷疑,留存于史書中的這個建筑,或許只打造了地基而已,甚至還沒有開始修建。
而后者的確是秦始皇安排百姓修建的一個巨大工程,但現如今又有誰會否認萬里長城在整個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呢?
因此,在了解秦始皇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從正面的方向去了解才對。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天下。倘若秦始皇沒有做到這一切,沒能夠奮六世之余烈,終結戰國紛爭,中華民族還能否成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