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影視作品或是文章故事當中,如若有涉及到古時候的死囚,都不免會談及臨行之前的斷頭飯,作為對于死囚的送行之餐。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所謂斷頭飯的來歷,以及斷頭飯的寓意,不過斷頭飯卻已經成為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流傳至今,直到現代的死刑犯臨行之前,也會有這樣的待遇。
不過,與今日的斷頭飯不同的是,古時候的死囚在得到一頓斷頭飯的同時,碗里還會被放上一塊腥臭的生肉。
明明是給死囚的斷頭飯,為何要放上不能下口的生肉呢?這里面大有學問。
在影視劇中,一旦有獄卒給囚犯送上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再加上一只大雞腿和幾碟小菜,那一般就是說明,這個囚犯要被執行死刑了,最多不過第二天,就要上路了。
在臨行刑前,獄卒不論平時如何對待這個囚犯,都會為其送上這碗斷頭飯,還要好生勸解對方:「吃下這碗飯,就安心上路吧。」
盡管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就要接受死刑,根本就無心吃這頓飯,但這個習俗卻一直延續了很多年,有文獻可考察的資料記載,就已經差不多快三千年的歷史了。
在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時期,實行分封制度,也就是君王分封權力與土地給諸侯,而諸侯也可以將下一階的權力或是土地分封出去,以達到權力的控制權。
因此在這樣的模式下,除了君王,下面還有很多的諸侯和貴族,才到平民百姓。
而很多的貴族,看著君王的位置距離自己只有咫尺,不免就有了奪權的心思。
于是,楚莊王手下的一個貴族,就直接發起了叛亂,打算推翻楚莊王而自立為王。可楚莊王是何許人也,自然不會被小小的貴族反叛而打倒,他親自帶兵鎮壓了叛亂。
參與這次叛亂的人數眾多,從擁有顯赫地位的貴族,再到跟著貴族反叛的一些平民,全部都被楚莊王下令處死,以此殺雞嚇猴,警告其他也要貴族,不要再萌生反叛的念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