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一生中做過許多荒唐之事,其中最令人費解的莫過于將親妹妹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禮下葬。這位備受寵愛的公主,從出生起就享有無上榮寵,卻在短暫的一生中經歷了悲歡離合。她的婚姻幾經波折,最終郁郁而終。然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她的葬禮。為何一位公主會享有如此超規格的待遇?墓中那些被故意抹去面容的宮女壁畫又意味著什麼?這座公主墓葬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隨著考古學家的深入研究,一段塵封千年的皇室丑聞逐漸浮出水面。新城公主的人生軌跡背后,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貞觀八年(634年),長孫皇后為唐太宗李世民生下了他們的第七個孩子——新城公主。這個小女嬰的降生,給整個皇宮帶來了無限歡喜。
新城公主的到來恰逢唐朝國力日漸強盛,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的黃金時期。她的父親唐太宗正是這個盛世的締造者,而母親長孫皇后則是賢內助與賢母的典范。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新城公主自小就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愛和最好的教育。
然而,命運給這位小公主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她兩歲那年,深受唐太宗寵愛的長孫皇后不幸因病逝世,年僅36歲。這個打擊對唐太宗來說無疑是巨大的,他親自為愛妻擬定謚號「文德皇后」,以彰顯對亡妻的思念。
失去母親的新城公主成為了唐太宗傾注全部愛意的對象。他將對長孫皇后的思念與愛全部轉移到了這個年幼的女兒身上。在唐太宗的眼中,新城公主仿佛成了長孫皇后的化身,讓他能夠繼續感受到亡妻的存在。
唐太宗對新城公主的寵愛很快就體現在了一系列破例的做法上。通常情況下,公主只有在出嫁時才會被賜予封號。然而,唐太宗卻在新城公主年僅八歲時就為她封號,賜予了屬于她的封地。這種破例的做法在當時的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但也無人敢對皇帝的決定提出異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