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上有了更多的資金,只要能將這些錢妥善利用,那麼就會「錢生錢」,清朝一奇才便是如此,他出身于浙江的一個醫學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懂得不少醫學知識,後來他來到了繁華的上海灘,想要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個人便是黃楚九,出生于1872年,16歲的時候到了上海,就在老上海最熱鬧的地方城隍廟前擺藥攤,生意也是越做越好,而且黃楚九還悟出了許多做生意的門道,後來黃楚九便想要在上海灘開一家大藥房。
但是黃楚九家里面并不是非常富裕,而黃楚九靠著藥攤得到的錢根本不夠開一家讓他滿意的大藥房,不過黃楚九并沒有放棄,他在深思熟慮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向別人借錢,到期后連本帶利的還給人家,而且期間黃楚九從不花借來的這筆錢。
現今大家厭煩借錢,是因為借錢的人借錢不還,破壞了這層信任。而黃楚九這些年在上海也認識幾個體面人物,他的品德在對方看來是非常不錯的,并且黃楚九每次借也不會借很多,到了日子后,黃楚九就將錢歸還了,還給了一筆利息。
因此大家認為借錢給黃楚九沒有任何問題,而且自己還能得到一筆利息,久而久之,黃楚九能在更多的人那借到錢,數額也比之前多了不少,後來黃楚九直接向富家子弟借了3000大洋,然后開辦了第一家中法大藥店,兼賣中西藥品。
黃楚九也是我國西藥業的先驅,而這不過是黃楚九「錢生錢」的第一步。黃楚九32歲時推出了第一個本牌藥——「艾羅補腦汁」,而黃楚九很善于揣測顧客的心理,根據大家的期盼強調該藥可以長智慧、祛百病,由于黃楚九的名聲很好,而且買的藥也沒有很大的毛病,因此「艾羅補腦汁」
1907年,上海總商會通電全國,號召大家共同抵制日后,全國各地商界也是一呼百應,但是日本產的仁丹卻依然沒有在我國的城鄉地區退去,到處也能夠看到仁丹的廣告,黃楚九憤憤不平,決心將仁丹「趕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