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
當皇帝對朱載坖來說是個很遙遠的夢想。
雖然自己是世宗皇帝朱厚熜的兒子,但並不是長子,位份只排在第三,所以混了半輩子只不過當了個小小的裕王。
自己的母親杜康妃,該說不說,還是皇帝最不寵倖的妃子。
既非長子,又不能在宮中倚靠母親,所以朱載坖說白了就是個大明皇室的邊緣人。
作為一個非常邊緣的親王,他的命運只有一種,那就是在會在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裡,到另外一個平平無奇的州府上就任藩王,然後在當地了此殘生。
但我們都知道,歷史之所以迷人,就是因為它從來不走尋常路。
那些揚言命運早已註定的人,應該真切地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人不到死,結局就尚未註定。
嘉靖皇帝的長子朱載基,出生僅兩個月,早夭。
次子朱載壡,惟患怪病,當了幾年太子也因病去世,領了便當。
歷代皇權爭奪,必然血雨腥風。
大家為了當上皇帝,可以說是用盡渾身解數,黨同伐異,剷除異己,甚至不惜宮廷政變,釀成無數慘劇。
但對朱載坖來說,想當皇帝面臨的阻力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的弟弟,景王朱載圳。
按順位繼承的制度來講呢,老大掛了老二幹,老二沒了老三來,太子的位置應該是由朱載坖繼承的,但偏偏世宗皇帝更偏愛景王朱載圳,所以一時之間,太子的位置成了一個未知數。
朝廷的大臣們一看風向有變,都趕緊站隊。
以嚴嵩為首的大臣們支持擁立景王朱載圳,而以徐階為首的大臣們則支持擁立裕王朱載坖。
兩幫大臣因為立儲的問題在朝堂之上打的是不可開交,這讓一向清心寡欲一心向道的嘉靖皇帝感到非常厭煩。
皇帝認為,立誰當太子,是自己的家務事,大臣無權干涉,也無權過問,向來都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太監都不急,這些大臣瞎急什麼?
為了杜絕這幫大臣整天在朝堂上喋喋不休,同時也為自己圖個耳根子清淨,嘉靖皇帝很快有了自己的決定。
他認為,景王朱載圳雖然聰慧,但為人放浪輕浮,難堪皇帝大任,于是直接把朱載圳攆出紫禁城,安排到外地就藩去了。
最終的勝利者成了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朱載坖。
這是大家都沒想到的。
這個不顯山不露水的裕王看起來敦厚老實,沉默寡言,很少出現在大明的政治舞臺上。
可以這麼說,很多在京任職的低級官員,甚至不知道裕王的全名叫什麼。
但沒關係,自古以來文化習俗就是:落魄鬧市無人問,輝煌深山有遠親。
被立為太子的朱載坖很快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文臣紛紛依附,武將遙相拜賀,裕王府的門檻,活生活被往來的臣僚們給踩沒了。
大家都很待見朱載坖,只有一個人很不待見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