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是封建王朝的產物,也是皇權的附屬品。有沒有人想過,深宮中主仆分明,這些卑微的太監們又是如何讓自己在繁重的勞動中始終保持精力旺盛神志清醒,而不至于觸怒貴人,身首異處的呢?
最后一個在世的太監孫耀庭給出了他的答案:一顆小小的蒼耳。
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難不成蒼耳有什麼奇特的藥效?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封建王朝的太監制度說起。
如果要在清宮里舉辦一場比慘大會的話,太監們絕對能排的上號,甚至可能一舉奪魁。
宮女們到了年紀可以被「放出去」嫁人生子,過上正常的人生;侍衛們更往往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備受皇帝信任。
清朝太監
但太監們卻不一樣,他們身體殘缺,不可能得到常人的幸福,甚至連皇帝對他們都少有信任,順治皇帝命令太監除了替皇帝辦事以外,一步也不許踏出宮門。
康熙帝也說他們「性情與常人異,只是備宮中使令耳」,明明白白地把他們看做滿足宮廷需要的工具。
甚至對大學士直言道:「太監不可弄權,事發即殺之。」
而作為宮廷里的人形工具,他們所承擔的勞動也是十分繁重的。
他們要根據皇帝的命令和需求,承辦宮里所有的包括禮儀、祭祀、傳遞文書、管理錢糧、為宮內妃嬪養狗遛鳥、燒飯煮茶、打掃衛生等等各種事務,甚至連開關門都包括在內。
當然,宮內貴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太監。
清朝太監
除了繁重的工作以外,太監還受著十分嚴苛的規則制約,不許太監們賭博、偷盜、逃跑、丟失物品等等。
除了這些正常的規章制度外,太監們還不允許釣宮中魚蝦、不允許談論宮中的事情、不允許有絲毫的失禮。
甚至如果太監們無法忍受痛苦自盡,都無法結束人生的苦難。
如果他們僥幸自盡失敗,存活下來,就要被發配去伊犁地區當奴隸,而即使是死了,也要被曝尸荒野,被鳥獸啃食,死也不得安寧。
那麼,如果某個倒霉的太監不慎觸犯了禁令,他會怎麼樣呢?
最輕的是仗責,仗打分兩種,一種是由敬事房或者各處行刑,另一種則是直接由本處仗打。
往往,犯了錯或者惹貴人們不悅的太監們會被仗責四十、乃至六十以及更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