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二千多年來,萬里長城屹立不倒,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萬里長城是新七大奇跡之一,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歷經兩千年,長城依然巍然聳立,秦始皇憑借什麼來支撐萬里長城永不倒的?
長城,這座舉世矚目的建筑奇跡,其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
當時的諸侯國在邊境要地修建起了簡單的防御工事,用以抵御外敵和傳遞軍情,到了春秋戰國時期,
各國開始大力修筑城墻以自衛,使得長城建設進入第一個[高·潮]。
秦朝統一中國之后,秦始皇下令修繕各地的長城,將其連接起來,初步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雄偉壯觀的樣子。
長城的修建絕非易事,據傳,參與修筑長城的勞工高達數十萬之多。
為了完成皇帝的命令,大量士兵被秦政府征調到邊疆,在嚴酷的環境下日以繼夜地操勞,農民也不得不背井離鄉,按照國家制定的繁重徭役制度,一批批地奔赴邊境,日復一日地修筑這座長達萬里的大墻。
在建設過程中,監工們對勞工們進行殘酷管制,敢有一點怠工便要受嚴懲,用石灰、糯米汁砌成的墻體必須堅固可靠,任何品質問題都不被容忍。
在這場浩大的國家工程中,不計其數的勞力因病倒下或意外身亡,也有無數的家庭被生生拆散,每一塊磚,每一滴汗水,都沾染著那個時代勞工們的血和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