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萬歷七嬪墓因出現盜墓行為,專家進行搶救性發掘。
發掘過程中,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除了古籍中記載的「糞水金汁」,還在每具棺材中,各發現9枚形狀怪異的玉器,其中有一枚錐形的玉器,居然是用來堵住嬪妃的肛門。
考古專家將這些玉器集中后進行研究,從形狀來說,有錐形一大一小,短圓柱形四個,長圓柱形一個,扁葉形兩個,棗核形兩個,共9個。
其中小的大概長約幾厘米,大的長十多厘米,一共7套,共計86個。
玉器的奇特之處在于沒有打孔,也沒有任何圖案,顯得非常簡單和樸實。
這不符合古人把玩玉器的習慣,這類小型的玉器,在古代一般是用來裝飾的吊墜,都會打孔穿繩,更何況是皇帝嬪妃的古墓,陪葬品應該都是具有象征意義,或者精美的玉器。
不過考古專家對此并不新奇,在之前的考古發掘中,經常可以發現這類玉器,連漢朝后期的一些嬪妃古墓中,都有類似的發現。
只不過玉器的質地或者形狀稍有不同。按照古籍的記載,這些玉器并非飾品,而是「玉塞」。
按照古籍的記載,「玉塞」一般是用來堵住逝者九竅的用具。
「竅」在古代指的是「窟窿」,人體所謂的「九竅」也就是指人的雙耳,雙眼以及鼻孔,嘴巴等有窟窿的地方。
當然,肛門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古墓中發現的錐形「玉塞」,就是用來堵住去世嬪妃肛門的用具。
古代嬪妃下葬,要堵住肛門?這并非玩笑,即便是到了如今,醫護人員或者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也會把逝者的肛門堵住。相信許多家中有親人去世的朋友都看到過這一幕。
這就奇怪了,堵住口耳眼鼻到可以理解。
其實這正是古人的智慧之處。
東晉名醫葛洪的論著《抱樸子》,曾給出了答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