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牽滄海云帆聳,浪系天涯紐帶長。且看寺中來五谷,繁花燦燦入幽香--《七律》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明朝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開創性,其中鄭和下西洋更是率先打開了我國的對外貿易,讓明朝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經濟最強的國家,也讓中原大地更好的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可因為資料較少的原因,很多學者對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性和目的性都保持著懷疑的態度,那麼當年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為了擴大商業版圖,還是像民間傳說一樣為了尋找建文帝。
鄭和一生曾先后七次下西洋,不僅收獲頗豐,還發現了很多的秘密,關于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民間一直有尋找建文帝一說,雖然朱棣后來成功登基,但對建文帝的下落一直跟耿于懷,在國內尋找無果后,便將目標放在了海外。
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呢,雖然這個說法主要流傳于民間,但也有一定的依據,首先,朱棣確實沒有找到建文帝的下落,雖然正史記載找到了他的尸體,但這種說法未免自欺欺人,一日找不到建文帝,一日無法安心做皇帝,為此大動干戈組建遠洋航隊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明朝時期對于鄭和船隊的保密性做得太好了,現代社會能夠了解到很多有關鄭和的內容,很大程度依賴于官方記載和考古發現,但是在古代,官方記載是很少有人可以看到的,也就是說那個時代除了參與到鄭和下西洋的官員外,大部分人對這件事都不知情。
鄭和下西洋,對于明朝的經濟、政治方面都有著史無前例的貢獻,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昭告天下、舉國同慶才對,為何當時的朱棣要對這件事隱藏呢,
關于鄭和下西洋當中的謎團實在太多,直到印度發現一個明朝石碑后,才解開一部分的謎題。
雖然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待查證,可當時鄭和下西洋的一些事跡還是保留了下來,因為隨船配備了大量的水手和士兵,所以鄭和在四處經商的同時,也處理了很多國家的小型糾紛,甚至還幫助一些國家抵御了外敵,為了紀念鄭和的幫助,當地人會修建石像、石碑等來紀念這一段歷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