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名將陳湯曾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每次聽到這句話,心中總能涌現出一股莫名的自豪感。在以冷兵器為主的戰/爭年代,自幼從馬背上長大的游牧民族具有先天優勢,其建立的部族也大多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因此中原君主一直不留余力地打擊他們。
能做到雖遠必誅的皇帝并不多,漢武帝劉徹就是其中一個,漢武帝在位54年,僅與匈奴打仗就打了44年,也就是說,漢武帝在位期間主要干的事情就是不留余力地打擊匈奴,不惜耗盡國力也要揪住匈奴不放。
可匈奴也不是善茬,總是仗著騎兵的強悍在漢朝邊境打秋風,讓漢家百姓苦不堪言,但漢軍卻對匈奴騎兵無可奈何,直到衛青與霍去病兩位將才橫空出世,才將匈奴的囂張氣焰打擊下去。
但匈奴的地盤遼闊,以大漢的國力也很難將其一口吞下,所以雙方經常互通使節,以尋求和平的相處方式。而蘇武就是大漢派出的眾多使節中的一員,只不過他很不走運,正好遇到匈奴內部發生叛亂,結果被匈奴扣押了19年,期間他還與匈奴女生了一個兒子。
蘇武出使,反被扣押
蘇武之父蘇建曾經跟隨衛青抗擊過匈奴,蘇武自然算是功臣之后,他也因此被選入朝中擔任郎官,但蘇武一直都渴望憑借自身的能力立下不朽功績,而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來了。
公元前100年,一直相互攻伐的大漢與匈奴,關系出現緩和,匈奴新上任的且鞮侯單于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派使者向漢武帝示好并且還釋放了此前扣押的多批漢朝使節。
漢武帝為了試探新單于對漢朝的態度,就決定派遣一批使臣帶著禮物出使匈奴,而蘇武就被漢武帝選中成為使團的主事人。
漢武帝時期,大漢對外交往的對象已經從匈奴、南越延伸到西域各國,所以很多官員被任命為使節出使多個國家,而由于大漢與匈奴的惡劣關系,出使匈奴風險最大,但高風險往往代表著高回報,大漢對出使匈奴的使節十分優待,甚至有人因此而得以拜相。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