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武帝時期,匈奴曾引狼入室,給漢朝帶來了巨大威脅。一封似乎霸道的戰書,激起了漢武帝的怒火。所幸漢朝臣子智慧廣博,改寫一字之微,化解危機。這段歷史流傳千古,體現出漢字的博大精深,也彰顯中國古代文化的淵博與智慧。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北方匈奴虎視眈眈,野心勃勃。匈奴本是游牧部落,公元前176年至前128年達到鼎盛,占領漠北地區。後來漢軍多次北伐,匈奴勢力被削弱,只得撤至漠北維生。
此時的漢武帝有剿滅匈奴的雄心壯志。他登基后改弦更張,不再效仿西漢初期通過和親的手段安撫匈奴。此舉引起匈奴人的不滿,雙方摩擦日益頻繁。
公元前119年冬,匈奴單于盼望北擊鮮卑東擊東胡,重建匈奴的榮光。但漢朝大軍壓境,形勢并不穩定,此時匈奴單于就想出了一個狠毒的主意。
他決定先下手為強,給漢朝寫下一封戰書,通過示威打擊漢朝的士氣。如果漢朝退縮,匈奴就可以順勢攻擊東胡;如果漢朝應戰,匈奴也可以壯大聲勢。無論哪種結果對匈奴都有利。
單于召來了幾個識字的部落長老,商討戰書的內容。長老們經過激烈討論,終于敲定了「天心取米」四字,帶有強烈的戰爭意味。
匈奴本是游牧部落,游牧民族崇尚武力,善于騎射。公元前209年,匈奴乘秦末亂世之機崛起。到了公元前176-前128年,匈奴達到全盛時期,占領了蒙古高原北部廣袤地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