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絕對算得上三國年間,較為出色的一位君主。可為何他一生僅僅活了40歲,這讓人十分不解。
后人就其在曹操死后的行事風格分析,最終得出結論:色是刮骨刀,美人鄉是英雄冢,古人誠不欺我。
中國古代歷史上,通過禪讓得來的帝位,大都不被別人認可,原因就在于禪讓的過程之中,帶有一絲強迫性。當正統轉化為非正統,后人自然不會接受。
可要說道曹丕為國家發展做出的貢獻和功績,還真就比已經名存實亡的漢末朝廷好得多。尤其是曹操死后,曹丕大展拳腳,利用身份上的優勢,做了許多曹操想做卻又不能做的事情。
首先,是政策制度上,曹丕拔除宦官干政的危害,大力提拔其他氏族,并且在世家大族的幫助下,使魏國進入高速發展狀態。
不過就彼時實際情況來看,誰也想不到後來會發生司馬懿奪權,更想不到洛水之誓也無法約束司馬懿。
其次,則是在外交上面,魏國不僅擊退鮮卑,還和匈奴、羌、氐等外族交好。如此一來,西域荒廢的建置完善,北方經濟得到改善。
至三國后期,哪怕沒有鐘會、鄧艾等將領擊破蜀國防線,魏國的整體國力也遠在吳、蜀兩國之上。長此以往,三國同樣會走向統一。
可如此中規中矩的魏文帝,為何僅僅只活了40歲就離開人世了呢?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
這一點,早在曹操當年和袁紹相互攻擊的時候,就已經有所體現,彼時曹操剛剛擊破袁紹。曹丕就一個人跑到甄宓家中,將其霸占,后曹操聽聞,也只能默認倒霉。
曹操喜好人婦是眾所周知的,但卻也不會和兒子搶老婆。古代民間甚至有好事者就此表示,曹操欣賞曹丕行事風格,卻因為這件事情心存芥蒂,所以才遲遲不愿讓曹丕繼承家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