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或者掌權者,能夠自私到什麼程度?
為了他們個人的喜好,就可以斷送普通人一輩子的努力,最為突出的就是將本應該得到功名的人刪掉,這樣的事情歷史上可發生不少。
一
《知否》中的顧二哥曾高中進士,不料因少年時說過一句大不敬的話,讓皇帝心存芥蒂,因此親手劃掉了他進士的名額。
藝術源自歷史,宋朝的柳永,年輕時流連于青樓名妓之間,盡管日后科考高中,但皇帝卻害怕他有損官家顏面唯有,親手將其劃掉。
柳永一氣之下咒罵皇帝,還寫下詞句來表示自己的憤怒:
「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唐朝的黃巢,起初一心走文舉,卻一直未能如愿,于是去參加武舉。自幼習武,使得他一路過關斬將,成功奪得武狀元。
中了武狀元后要覲見皇帝,可皇帝見到以后覺得他長相太丑,親手將其劃掉。
黃巢一氣之下寫了首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數不勝數,而且皇帝給出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今天要說的這位,也應該是個高中狀元之人,只可惜他的姓名讓當時的執政者慈禧非常反感,因此將其狀元的名字劃掉。
這個人就是譚延闿。
其實這個名字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麼不妥,那麼慈禧為何會反感?
被劃掉名字的譚延闿,之后又有著怎樣的命運?
二
譚延闿這個人之前的文章介紹過,因為是父親的一位妾室所生,他和母親吃了不少苦。
為此譚延闿自幼就非常努力,希望將來可以出人頭地,讓母親可以抬起頭來做人。
當然了,生活上父親雖然比較苛刻,但父親是進士出身,之后又身居要職,是陜甘總督,因此在教育上父親一視同仁,家中的兄弟姐妹都跟著名師學習,機會均等。
譚延闿本來就努力,在名師的指點下,他更是百尺竿頭,在11歲的時候就有了非凡的見解,書法也是一絕,就連帝師翁同龢見了他都夸贊不已,稱之為奇才。
看到孩子們如此爭氣,父親多發尋找,又請來了名師王闿運。
此人是名臣肅順的老師,也是曾國藩的幕僚,是個博學多才,滿腹珠璣之人。
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在王師傅的教授之下,譚延闿果然進步神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