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東漢末年的歷史,很多人都會想到《三國演義》這部經典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羅貫中以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角逐為主線,描寫了整個東漢末年的紛爭局面。然而,事實上,當時并不是只有三個國家,并存,而是有四個國家。
被羅貫中忽略掉的那個國家,就是燕國。燕國的建立者是公孫淵,他是公孫家族的第三代領袖。公孫家族是依靠第一代建立割據遼東政權的遼東太守公孫度而崛起的。
公孫度本是遼東襄平人,其父公孫延因在家鄉犯事,為了躲避官府追捕,帶著全家遷徙到了玄菟郡。
公孫度上任之后,銳意進取,打擊豪強,擴張勢力,稱霸遼東。董卓之亂后,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逐漸開疆拓土,與鮮卑、高句麗等外族交往,建立了一個獨立于中原的政權。
公孫度去世之后,公孫恭接過了「家業」。曹丕稱帝之后,公孫恭被封為車騎將軍。但多年之后,其侄公孫淵在掌握了大權之后逼其退位。
公孫淵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不滿足于做一個魏國的臣子,而是想要自立為王。公元238年,他在遼東稱王,建立了燕國,與魏、蜀、吳三國并列。
他還派使者到吳國,與孫權結為盟友,共同對抗魏國。然而,他的王位并沒有持續多久,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便派司馬懿帶兵大破燕軍,斬殺了公孫淵,遼東公孫家族也就此沒落。
那麼,為什麼羅貫中只寫了三國,而沒有寫燕國呢?
原因其實很現實。首先就是因為燕國存在的時間太短,僅有一年的時間,就被曹魏滅亡。雖然在此之前公孫家族在遼東地區雄霸一方幾十年,但作為一個國家而言,存在時間卻太短。
在如此短暫的建國史中,并未有出現像三國爭雄那樣恢弘壯闊的歷史事件,對整個時局也并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羅貫中并沒有將其寫入小說當中。
其次,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目的,是為了反映社會矛盾和民族危機,以及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民族情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