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獲得了權力與財富,是否就該拋棄過去的一切,將曾經的苦難生活掃進歷史的塵埃里?如果有人揭開他不堪回首的過去,提醒他曾經一無所有的日子,他是否就該將其趕盡殺絕,只為維護些許虛榮的尊嚴?
這似乎是一個困擾著每一個爬上高位者的難題。而在元末明初那混亂動蕩的年代,這個問題最終導致了一位老婦人的慘死。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苦難的農家。他的父親朱世珍是個窮苦的農民,為了多生個勞動力,獨生了諸多兒子。朱元璋排行第三,生來目不識丁,不得不以耕種維生。
朱元璋一家住在贛南山區貧瘠的土地上,田地極小,每年交上地主的高額租金后,僅剩的口糧也只夠勉強填飽肚子。
艱苦的生活并沒有因朱元璋兄弟的努力而有任何改善。相反,15歲那年,朱元璋家遭遇了接連不斷的災難——大旱導致莊稼歉收,隨后更遭蝗災蹂躪。接踵而來的瘟疫奪走了朱元璋父親和哥哥的性命。瘟神并沒有就此罷手,還在短短十多天內連續奪去朱家六口人的生命,只留下身體孱弱的朱元璋獨自在災難中掙扎。
15歲的朱元璋頓時無依無靠,他紅著眼眶將父母和哥哥的尸首埋葬,卻不知接下來該何去何從。朱家已經一貧如洗,他不得不放棄家鄉,背井離鄉去乞討度日。走投無路的朱元璋來到鄰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狀——瘟疫奪走了村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道路兩旁尸橫遍野,空氣中彌漫著腐肉的氣味。
朱元璋在絕望中只能一步步走出家鄉,獨自面對漫漫人生路。頭幾天,他還能在路邊找些野果充饑,但很快就在荒郊野嶺中迷失了方向。終日不曾進食的朱元璋瘦得只剩皮包骨,穿著破爛的衣不遮體。他倒在路旁,以為就要結束短暫的一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