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74歲的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的寓所里孤獨地死去,一個星期后才被人發現。張愛玲早已寫好了遺書:一,所有財產贈予宋淇夫婦;二,立即火化,不要殯殮儀式,如在內陸,骨灰撒在任何廣漠無人處。
令大家不解的是張愛玲寧愿把遺產留給朋友,也沒有留給她唯一的弟弟張子靜。張愛玲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而弟弟只是個普通的鄉下教師,一生貧困潦倒,甚至沒錢結婚,曾寫信向姐姐求助,卻被拒絕。
張愛玲在遭受胡蘭成背叛時,仍能寄30萬元給胡蘭成,從此與他一別兩寬。可見張愛玲不應該是個把金錢放在情感之上的人。為什麼對自己的弟弟卻如此冷漠呢?這可能還要從張愛玲不幸的童年經歷說起......
-1-
1920年,張愛玲出生于落魄的貴族家庭,外曾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
母親黃逸梵是個新派女性,出身名門,看不慣丈夫紈绔子弟的做派,兩人經常爭吵不休。後來黃逸梵干脆離開了張家,去國外游歷半生,成為我國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母親黃逸梵出國后,父親對姐弟倆依然是不管不顧,把他們全權托付給保姆照顧,只相差一歲多的小姐弟倆,算是相依為命長大,感情很好。
直到張愛玲14歲時,父親迎娶了性格強勢的繼母孫用蕃回家,姐弟倆的命運也徹底改變了,甚至還成為了張愛玲一生揮之不去的夢魘,也是造成她後來性格涼薄的一個主要原因。
繼母經常在飯桌上,為了一點小事,數落弟弟, 父親從來不論對錯,都站到繼母的那邊,不由分說地打罵弟弟。張愛玲每次看著弟弟被打,都會在一旁哭得稀里嘩啦,心中對繼母也是越發憤恨。可是一頓飯過后,弟弟又跟沒事人一樣,嘻嘻哈哈起來。
張愛玲學業上一直很努力,想盡早逃離這個家。但弟弟卻經常逃課,打架,讓她又心疼,覺得弟弟這樣都是父親和繼母造成的,又恨弟弟在這種寄人籬下的環境下,還不思進取,不爭氣。
-2-
張愛玲17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圣瑪利亞女校畢業,向父親提出想去英國留學得想法,沒等到父親開口,繼母又開始對她冷嘲熱諷,兩人的矛盾也開始公開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