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寒冬臘月,北平有名的貧民窟居仁里,卻驚現兩位大人物:北大教授劉半農,和他的學生商鴻逵。
居仁里是遠近聞名的貧民窟,偏僻、狼藉、破敗、衰老。
這里幾乎聚集著北平所有的癮君子、孤寡老人和街頭孤兒,他們摟住四面漏風的棉襖子,帶著好奇與不解聚集在居仁里16號門口竊竊私語。
討論的,無非是屋主的身份。
他們雖然不認識劉半農,可那筆挺西裝和精干造型,無一不彰顯著劉半農的學士身份——這屋里住的,究竟是誰,能讓大人物紆尊降貴親自拜訪?
後來的劉半農曾在書中這樣寫道:
「中國有兩寶,一在朝,一在野,一可恨,一可憐,她們一個叫慈禧,一個叫賽金花。」
沒錯,居仁里16號的屋主,正是讓劉半農親下貧民窟與之交談數十日,后又為她著書立傳的傳奇女性,賽金花。
曾幾何時,誰人不識賽金花?
她曾是風光無限的狀元夫人,
曾是倚門賣笑的花船姑娘,
曾是名揚四海的金花班主,
曾是救民水火的巾幗英雄,
曾是頭版頭條的焦點人物,
曾是威風八面的外交使臣。
可後來,她只是聲名狼藉又孤寡凄慘的寡婦。
窗外北風呼嘯,屋內家徒四壁,賽金花在劉半農希冀又試探的眼神中,敲了敲大煙桿子,「你若問我,這一生是幸還是不幸,我大抵是說不上來的,幸與不幸,待你聽完我的故事,自己評判罷。」
每一個淪落風月場的女子都有一段悲慘的童年,賽金花也不例外。
同治末年,賽金花出生于徽州,那時候她還叫趙彩云——平平常常的名字,普普通通的家庭。
賽金花出生沒多久,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父親帶著她一路逃難,兜兜轉轉來到了蘇州,雖然暫時躲過了戰亂,可在蘇州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家中生意敗落,一家人靠借債度日很是艱難。
即便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賽金花依舊出落得亭亭玉立,白皙的皮膚,小巧的鼻頭,柔和的眉眼,一舉一動都風情萬種。
似乎所有人都默認,賽金花生得如此美麗,天生就該用自己的美貌為家里賺錢,就連賽金花自己都是如此認為。
因此,當父親將她領到花船上時,她雖然懵懂,卻也隱約知道自己未來的營生是什麼,花船上多得是花兒一般的姑娘,她們諂笑著纏在高官身上,極盡諂媚。
賽金花沉默了半晌,只說了一句:「我賣藝不賣身。」
觥籌交錯,絲竹曼舞,花船姑娘賽金花,已經在這酒醉金迷的歡場,一眼看透了自己的下半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