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惜李鴻章的才華,悲嘆李鴻章的命運,感慨他那個時代遇到的對手。晚清時代的風云離開文明已經很遠了,但今天的中國卻一刻都沒有忘記來自于晚清時候的那一段歷史,那個時候的李鴻章說自己只是大清的一個泥瓦匠,大清帝國就像是一棟四處漏風漏雨的房子,自己只能對這棟房子修修補補,不能推倒重建。
李鴻章是清朝末年最為著名的人物,他被譽為是同治年間以來清朝得以短暫中興的四大名臣之一。對于這位歷史人物的評價,在中國歷來就有著很多的爭議,在一部人的眼中,李鴻章就是一個徹底的封建知識分子,是封建帝國的衛道士,他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與賣國無異。
李鴻章這個人明知道清政府腐敗無能,大肆出賣國家利益,在面對外國侵略者的時候不知道抵抗,只是一味的割地求和,而且還打壓當時的進步人士和代表,李鴻章的這些行為無一不讓人感到咬牙切齒。
很多人可能只是看到了李鴻章壞處的一面,然而世界上是沒有完美的人的,李鴻章好的一面被一些人選擇性的忽略掉了,這些不平等條約你以為就真的是李鴻章自己愿意簽訂的嗎?這些割地之中的條件讓中國不完整,你以為就李鴻章就真的不痛心嗎?
其實在哪個時代,李鴻章也感到過無力和無奈,他也曾經為了復興中華而努力過,曾經在慈禧等人瘋狂對世界各國宣戰的時候,是李鴻章帶著一幫洋務大臣主持了東南互保,北方大地一片生靈涂炭的時候,南方的經濟繁榮得以持續,這些都要得益于李鴻章和那些開明大臣的高瞻遠矚。
是他們保護住了中華的經濟脈絡,讓之后的復興與北伐得以繼續,不然真的聽從慈禧老婆子的話,那當時的中國會亂成一個什麼樣子是真的不好說,其實在東南互保期間的李鴻章就已經和眾多洋務大臣商量好了,要是這個時候的大清真的徹底完蛋了,那就讓李鴻章做總統,建設一個全新的世界。
可惜的是哪國時候的大清并沒有徹底的玩完,慈禧政治很強大,善于利用別人,在看到義和團與清朝軍隊不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收拾東西準備跑路了,這種皇帝太后出逃的事情在中華朝代之中是最為恥辱的事情,但慈禧早已經不在乎,反正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打到京城的時候,慈禧和咸豐皇帝已經跑過一次了。
所以說那個時候的慈禧對于逃跑是輕車熟路,而李鴻章與南方大臣的這一次謀劃再次落空,只能在晚年的時候做一些修修補補的事情,希望自己推行的洋務運動能夠為將來的中國留下一些種子,不然洋務運動都沒有進行之下的中國,建設起來是相當的困難的,未來中國能夠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其實與李鴻章他們這些前輩關系很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