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抱怨鄰居家的榆樹,它們的根系強大入侵,樹葉四處飄飛。但是你是否想過,正是這些看似討厭的榆樹,在2000多年前阻擋了北方強敵,保衛了我們的北疆?
公元前215年,秦將軍蒙恬率軍北上,將敵國匈奴趕到了貝加爾湖一帶。這場勝利讓秦始皇帝得意忘形,甚至認為「天下無敵」。然而問題就在眼前,北方三大游牧民族虎視眈眈,其中匈奴最為兇殘狡詐。他們靠不懈的掠奪積累實力,一旦匈奴南下,勢必危及秦朝的國土安全。
始皇帝意識到必須采取有力舉措,遏制匈奴的野心。于是他下令修筑萬里長城,分割南北兩地。這條天然屏障將大幅降低匈奴騎兵的沖擊力量。
為了加固北疆防線,始皇帝又命令蒙恬種植大量榆樹,建立「榆林要塞」。這不是一時興起的決定,而是出于幾個考量:
首先,游牧民族最擅長騎兵作戰。樹林地形對騎兵極為不利,能大大掣肘其戰斗力。其次,榆樹生長迅速,根系發達。密集的榆樹林將成為天然障礙,使敵軍行軍艱難。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榆樹資源豐富,既可食用,又可入藥,還可抵御風沙。作為北疆屏障,榆樹可謂是最優選。
為了鞏固北疆防線,始皇帝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他大力支持中原百姓向北遷徙,號召官員也帶領屬民一起北上,以加快移民進程。豐厚的土地和升遷條件吸引了眾多人前仆后繼。很快,北疆幾個郡的人口數量劇增,俗語習慣也趨于同化,這加速了多民族的統一。與此同時,為了防止流民返鄉,始皇下令焚毀中原文獻,切斷他們的思鄉之情。
在種種措施配合下,北疆郡縣逐步繁榮,秦朝國力也日漸增強。
匈奴南犯的野心從未消退。只要北風一起,長城哨兵就提心吊膽——匈奴來了!然而當他們目睹邊境那片茂密的榆樹時,心又沉了下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